高效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6 8:48:10

  申请日2016.12.15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01/20; C02F10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待处理的含油污水加压后送入电絮凝池,产生多核羟基络合物、氢氧化物絮状物及氢气气泡;向电解后的含油污水加入溶气水,使多核羟基络合物吸附污水中的絮状物、泥沙颗粒及大颗粒油滴;使溶气水中的微气泡和氢气气泡包裹油滴及泥沙颗粒;旋流分离除去絮状物、较大泥沙颗粒及油滴;处理后的污水在满水低压状态下进行气浮分离,除去剩余的多核羟基络合物‑油滴、氢氧化物絮状物‑悬浮颗粒、微气泡‑油滴及泥沙杂质,得到净水。本实用新型可同时除去污水中的油滴、泥砂、胶体、溶解性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还可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不需添加化学试剂,处理后水质稳定达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絮凝池、水力旋流筒体和气浮筒体;

  所述气浮筒体的上端安装上封头,所述上封头上设置排油口;所述气浮筒体的下端安装下封头,所述下封头设置排污口和出水口;所述气浮筒体上设置进溶气水口;气浮筒体内部设置有布溶气水管;所述布溶气水管与所述进溶气水口连接;

  所述水力旋流筒体安装于气浮筒体内,水力旋流筒体下端连接收缩管,收缩管与所述排污口连通;水力旋流筒体上端开口,且与气浮筒体上封头有距离;水力旋流筒体上对称设置有切向入水口;

  所述电絮凝池贯穿气浮筒体,所述电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水力旋流筒体上的切向入水口连通,电絮凝池的进水口用于进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池包括壳体、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所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可拆卸的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垂直于进水方向排布,相邻极板间距为25~35mm,极板厚度不小于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为铝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池为长方体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筒体的上端为向上5°的扩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溶气水管上具有均匀的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旋流筒体上对称设置有多个切向入水口,所述电絮凝池的数量与切向入水口的数量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 缩管为锥形收缩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筒体上设置有视镜和人孔;所述排污口设置于下封头中心位置,所述出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下封头的水平位置。

  说明书

  一种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包含电絮凝、水力旋流、气浮的多过程油田污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陆上油田基本采用注水开发式,即向地层注入高压水驱动原油使其从油井中被开采出来,采出污水中主要包含分散油及浮油、泥砂颗粒、胶体、溶解性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杂质。传统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重力沉降法、混凝除油法、粗粒化法、气浮法、离心沉降法等)存在很多不足,如不能同时处理多种杂质,处理过程耗时长,处理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在此基础上很多组合式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应运而生。

  电解絮凝是指在电流的作用下,电解具有一定活泼性的金属,在废水中持续产生金属阳离子,并且通过水解、聚合,产生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作为絮凝剂对污染物进行凝聚。电絮凝技术设备简单、投资费用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有效的析出污水中的油滴、胶体、重金属离子等杂质,还可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

  水力旋流是基于水和油的密度差异,在离心力所用下,使油向水力旋流产生的旋涡中心迁移。水力旋流处理效率高,但是它不能有效地除去污水中被油类包裹的固体,也不适用于捕获小颗粒油滴,因而气浮一般作为水力旋流的下一级处理,旋流气浮组合在研究中备受青睐。

  现有的旋流气浮方法也存在诸多缺陷:

  部分旋流气浮需采用加药处理,使油滴在水中凝结成絮状,但加药处理会导致运行费用高和二次污染等问题,其实用性远不如电絮凝;

  水力旋流过程需要污水在罐体内高速旋流,而气浮过程需要污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利用微气泡本身的浮力将油颗粒带出水面,在同一罐体内保证流体高速旋流与静态气浮分离相互矛盾;

  很多设计方法采用罐体底部加气的方式,会严重影响分离器的沉降效果,且加气装置离出水口过近,易导致微气泡直接排出罐体;

  目前含油污水日处理量都比较大,相应旋流分离处理设备的处理量较小,为满足处理量需求通常需要好多相同设备并联,造成总体处理装置体积庞大,而满足处理量的单个分离罐罐体直径都很大,无法保证含油污水的旋流速度,不能满足分离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电絮凝、水力旋流、气浮”三种工艺集于一体的处理方法;同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能够同时完成电絮凝、水利旋流及气浮三种污水处理过程,以解决现有设计方案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水力旋流速度低、停留时间短以及微气泡分布不均匀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升泵抽出含油污水;

  2)待处理的含油污水加压后送入电絮凝池,采用直流电源电解含油污水,产生多核羟基络合物、氢氧化物絮状物与氢气气泡;用多核羟基络合物吸附油滴及溶解性有机物;

  3)向电解后的含油污水加入溶气水,使多核羟基络合物吸附污水中的絮状物、泥沙颗粒及大颗粒油滴;使溶气水中的微气泡和氢气气泡包裹油滴及泥沙颗粒;

  4)旋流分离除去絮状物、较大泥沙颗粒及油滴;

  5)步骤3)处理后的污水在满水低压状态下进行气浮分离,除去剩余的多核羟基络合物-油滴、氢氧化物絮状物-悬浮颗粒、微气泡-油滴及泥沙杂质,得到净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效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包括电絮凝池、水力旋流筒体和气浮筒体;

  上述气浮筒体的上端安装上封头,上述上封头上设置排油口;上述气浮筒体的下端安装下封头,上述下封头设置排污口和出水口;上述气浮筒体上设置进溶气水口;气浮筒体内部设置有布溶气水管;该布溶气水管与上述进溶气水口连接;

  上述水力旋流筒体安装于气浮筒体内,水力旋流筒体下端连接收缩管,收缩管与上述排污口连通;水力旋流筒体上端开口,且与气浮筒体上封头有距离;水力旋流筒体上设置有切向入水口;

  上述电絮凝池贯穿气浮筒体,上述电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水力旋流筒体上的切向入水口连通,电絮凝池的进水口用于进污水。

  上述水力旋流筒体为内筒内旋式,含油污水与部分溶气水混合,连同电絮凝产生的氢气气泡,进入内筒体进行旋流;水利旋流将增大微气泡、多核羟基络合物、氢氧化物与油滴的接触机率;水力旋流分离效率高,可基本除去污水中较大的油滴、泥砂颗粒。

  上述气浮,发生在罐体的外筒体,所选气浮筒体容积远大于水利旋流筒体,且处于满水低压状态,有利于前两级工艺生成的多核羟基络合物-油滴、氢氧化物-油滴、微气泡-油滴及胶体、泥砂等杂质的净化分离。

  优选的,上述电絮凝池包括壳体、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上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可拆卸的设置于壳体内部,上述电絮凝池包括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上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垂直于进水方向排布,相邻极板间距为25~35mm,极板厚度不小于5mm。直流电源正、负极与正、负电极板依次连接,由于电解需消耗正电极板,在负电极板表面附着重金属,故可定期切换直流电源正负极方向。正电极板产生多核羟基络合物的链式结构,具有网捕、架桥作用,吸附性能高于普通的化学絮凝剂生成的氢氧化物的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油滴、溶解性有机物,且絮体密实,不会发生回溶。负电极板发生还原反应,可除去水中重金属离子,同时产生氢气。

  优选的,上述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为铝板。

  优选的,上述絮凝池的壳体为长方体形状。

  优选的,上述水力旋流筒体的上端为向上5°的扩口结构。

  优选的,上述布溶气水管上具有均匀的开孔。

  为了保证含油污水高速旋流,上述水力旋流筒体上设置有多个切向入水口,电絮凝池的数量与切向入水口的数量对应。

  上述收缩管为锥形收缩管。

  为了便于设备的维修和清洗,在气浮筒体上设置有视镜和人孔;

  为了避免出水口吸入泥沙颗粒,上述排污口设置于下封头中心位置,上述出水口的水平位置高于下封头的水平位置,且出水口与排污口保持一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电絮凝、水力旋流、气浮”工艺集于一体,三种技术优势互补,可同时除去污水中的油滴、泥砂、胶体、溶解性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还可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不需添加化学试剂,处理后水质稳定达标。

  2、内筒旋流、外筒气浮的工艺,在节省空间的同时保证了含油污水的旋流速度和微气泡停留时间;同时使用CFD仿真,优化内气浮筒体、布溶气水管位置等设计参数,提高气浮分离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