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3.16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所述絮凝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挡板,所述隔板的外侧贯穿有锥形孔,所述絮凝仓的右侧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沉降箱,所述沉降箱的内部设有网状板,所述沉降箱的右侧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左侧顶部设有臭氧进气管,所述过滤网的左侧底部设有第三排料管,所述过滤网的右侧底部设有排水管;该装置通过多个挡板的设置,使得污水在不断注入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絮凝,通过隔板的设置,使得污水在流动时能够减少絮凝物的活动,通过网状板的设置,减少了过滤网的过滤压力,降低了过滤网的更换频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絮凝仓(1),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仓(1)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水管(5),所述絮凝仓(1)的顶部设有絮凝剂罐(4),所述絮凝剂罐(4)的左侧底部通过管道与进水管(5)相连通,所述絮凝仓(1)的内部设有隔板(15),所述隔板(15)的顶部设有挡板(16),所述隔板(15)的外侧贯穿有锥形孔(17),所述絮凝仓(1)的左侧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料管(7),所述絮凝仓(1)的右侧通过第一管道(10)连通有沉降箱(2),所述沉降箱(2)的内部设有网状板(14),所述沉降箱(2)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料管(8),所述沉降箱(2)的右侧通过第二管道(11)连通有过滤箱(3),所述过滤箱(3)的内部设有过滤网(13),所述过滤箱(3)的左侧顶部设有臭氧进气管(12),所述过滤网(13)的左侧底部设有第三排料管(9),所述过滤网(13)的右侧底部设有排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6)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挡板(16)为等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6)的外侧贯穿有通孔(18),且通孔(18)均匀分布在挡板(16)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孔(17)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锥形孔(17)均匀分布在隔板(15)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料管(7)、第二排料管(8)和第三排料管(9)的管口处均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仓(1)的内侧底部为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与水平面成三十度角设置。
说明书
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水资源严重缺失和水资源被严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构建节约型社会更应该节约用水。企业建设重复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项目,既能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减轻企业用水负荷,达到环保节能之效果。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多采用絮凝方法进行处理,但在絮凝过程中需要保持污水的平静状态,因此不利于污水的持续处理,造成污水处理时间较长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絮凝仓,所述絮凝仓的顶部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絮凝仓的顶部设有絮凝剂罐,所述絮凝剂罐的左侧底部通过管道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絮凝仓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挡板,所述隔板的外侧贯穿有锥形孔,所述絮凝仓的左侧底部连通有第一排料管,所述絮凝仓的右侧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沉降箱,所述沉降箱的内部设有网状板,所述沉降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排料管,所述沉降箱的右侧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左侧顶部设有臭氧进气管,所述过滤网的左侧底部设有第三排料管,所述过滤网的右侧底部设有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挡板为等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外侧贯穿有通孔,且通孔均匀分布在挡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锥形孔的数量不少于五个,且锥形孔均匀分布在隔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料管、第二排料管和第三排料管的管口处均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絮凝仓的内侧底部为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与水平面成三十度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多个挡板的设置,使得污水在不断注入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絮凝,通过隔板的设置,使得污水在流动时能够减少絮凝物的活动,通过网状板的设置,减少了过滤网的过滤压力,降低了过滤网的更换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