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06948451A
IPC分类号E03F1/00;E03F3/02;E03F5/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 污水雨水生态系统,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输送到水处理厂;随着雨水增多,当单位时间雨水流量超过水处理厂负荷,部分雨水进入地下水库临时储存,地下水库储水量满负荷后,雨水溢流直接进入蓄水型深层隧道,蓄水型深层隧道储水量满负荷后,雨水溢流直接进入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储水量满负荷后,雨水溢流排入地上河,采用多极化的自动污水雨水控制系统,最大限度蓄存雨水,且蓄存雨水能够有效得到管控,并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包括建筑物(1)、污水管道(2)、直流输送管道(3)、入流管道(4)、蓄水型深层隧道(5)、分流管道(6)、人字形控流装置(7)、地上河(8)、河下箱涵(9)、连接管道(10)、下层储水型箱涵(11)、水处理厂(12)、水提升井(13)、地下水库(14)、化粪池(15)和箱涵入流管(16),其特征在于,
建筑物(1)的排水管道与化粪池(15)连接,化粪池(15)与污水管道(2)连接,地面收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2)连接,污水管道(2)的其中一端排水口位于地上河(8)的河岸,在这个排水口设置人字形控流装置(7),在人字形控流装置(7)处,向下引出分流管道(6),分流管道(6)与入流管道(4)联通,入流管道(4)分别与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
直流输送管道(3)和蓄水型深层隧道(5)联通建筑物(1)的周边的地下延伸至水处理厂(12),蓄水型深层隧道(5)和水处理厂(12)之间设置水提升井(13),在水处理厂(12)的周边地下设置地下水库(14);
有一条或多条地上河(8),在地上河(8)底部或河岸下部设置河下箱涵(9),河下箱涵(9)的下部可设置下层储水型箱涵(11),二者采用连接管道(10)连接,
箱涵入流管(16)连接入流管道(4)和下层储水型箱涵(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字形控流装置(7)为人字形管道,连接的主水管(7-1)、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和河道排水分管(7-3),在连接点处,主水管(7-1)向斜上防延伸,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向斜下方延伸,河道排水分管(7-3)向斜上方延伸一段后再向斜下方延伸;
排污主水管(7-1)和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连接的最高点为管道上连接点(7-5),最低点为管道下连接点(7-6);管道上连接点(7-5)和管道下连接点(7-6)竖直投影在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的点分别为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7)和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8),河道排水分管(7-3)由上转下的拐点为分管拐点(7-4);
分管拐点(7-4)和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7)之间的长度为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管径的1至3倍;
从分管拐点(7-7)到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8)的长度为分管拐点(7-4)和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7)的2倍,并从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7-8)延长的长度等于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管径的长度,在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7-2)的底部和两侧布设管道连接防冲击层(7-9)。
说明书
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废水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各国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且已初步显示出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收集、处理雨水资源,确保雨水资源系统的有效开发、管理和运行,以及如何让雨水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高的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每年雨季,我国众多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尤其是城市局部区域发生淹没汽车、冲垮商铺等内涝灾情。由此可见,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是实实在在的硬伤,动辄汪洋一片的景况被网友戏称为“城市看海”。近些年,这样的情况在多个城市反复出现,表明城市建设中的雨污排水系统未得到有效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城市看海,并最大程度保证水系统的安全,避免水系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深层隧道自动调蓄型污水雨水生态系统,包括建筑物、污水管道、直流输送管道、入流管道、蓄水型深层隧道、分流管道、人字形控流装置、地上河、河下箱涵、连接管道、下层储水型箱涵、水处理厂、水提升井、地下水库、化粪池和箱涵入流管,
建筑物的排水管道与化粪池连接,化粪池与污水管道连接,地面收集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连接,污水管道的其中一端排水口位于地上河的河岸,在这个排水口设置人字形控流装置,在人字形控流装置处,向下引出分流管道,分流管道与入流管道联通,入流管道分别与直流输送管道和蓄水型深层隧道联通;
直流输送管道和蓄水型深层隧道联通建筑物的周边的地下延伸至水处理厂,蓄水型深层隧道和水处理厂之间设置水提升井,在水处理厂的周边地下设置地下水库;
有一条或多条地上河,在地上河底部或河岸下部设置河下箱涵,河下箱涵的下部可设置下层储水型箱涵,二者采用连接管道连接;箱涵入流管连接入流管道和下层储水型箱涵。
无雨时,建筑物产生污水流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流入污水管道;建筑物及周围的初期雨水流入污水管道,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输送到水处理厂;
随着雨水增多,雨水直接进入污水管道,雨水流经人字形控流装置直接流入分流管道,并直接进入直流输送管道输送到水处理厂;当单位时间雨水流量超过水处理厂负荷,部分雨水进入地下水库临时储存,待雨停后处理;地下水库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负荷时,雨水溢流直接进入蓄水型深层隧道,待雨停后处理;
蓄水型深层隧道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负荷时,雨水溢流直接进入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
河下箱涵和下层储水型箱涵储水量满负荷后,单位时间雨水流量仍超过水处理厂负荷时,雨水溢流进入河道排水分管,并被排入地上河。
所述人字形控流装置为人字形管道,连接的主水管、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和河道排水分管,在连接点处,主水管向斜上防延伸,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向斜下方延伸,河道排水分管向斜上方延伸一段后再向斜下方延伸;
排污主水管和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连接的最高点为管道上连接点,最低点为管道下连接点;管道上连接点和管道下连接点竖直投影在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的点分别为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和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河道排水分管由上转下的拐点为分管拐点;
分管拐点和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之间的长度为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管径的1-3倍;
从分管拐点到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的长度为分管拐点和上连接点竖直投影点的2倍,并从下连接点竖直投影点延长的长度等于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管径的长度,在深流与水处理厂直流分管的底部和两侧布设管道连接防冲击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极化的自动污水雨水控制系统,地下水库、蓄水型深层隧道、下层储水型箱涵、河下箱涵和地上河等多级蓄水功能,最大限度蓄存雨水,且蓄存雨水能够有效得到管控,并能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大程度防止水体污染。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看海的难题,也能有效保护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