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18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道、反应池和出水管道,所述反应池上方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与反应池连接处设有出水阀,所述反应池底端设有叶轮搅拌机,所述叶轮搅拌机包括轮叶,所述轮叶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包括沿纵向设有两条侧边,两条所述侧边均呈弧状且大小、形状一致,能够加快池中混合液体的反应速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包括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道(1)、反应池(3)和出水管道(5),所述反应池(3)上方连接有排气管道(4),所述出水管道(5)与反应池(3)连接处设有出水阀(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3)底端设有叶轮搅拌机(7),所述叶轮搅拌机(7)包括轮叶(8),所述轮叶(8)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通孔(9),若干所述通孔(9)包括沿纵向设有两条侧边(10),两条所述侧边(10)均呈弧状且大小、形状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3)上方设有排气机(6),所述排气机(6)连接排气管道(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1)包括粗滤网(2),所述出水管道(5)包括精滤网(12),所述精滤网(12)的网径长度小于粗滤网(2)的网径长度。
说明书
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
背景技术
离子膜法电解制备烧碱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解制碱技术,与传统的隔膜法电解和水银法电解制碱相比,已被世界公认为技术最先进和经济上最合理的烧碱生产方法。离子膜法电解制碱工艺中的二次盐水精制水是通过螯合树脂塔处理而得到的。然而树脂塔再生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碱性废水,一般均采取中和后再排放的措施,这在生产上是一种浪费,并且会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树脂塔再生废水的回收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将树脂塔再生时的酸性废水加入脱氯后的淡盐水中,这样可以节省脱氯时酸碱的消耗,同时酸中的氯离子与碱中的钠离子又可以生成盐回收,达到了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解决废水中和排放时污染环境的问题。
如公告号CN202054633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螯合树脂塔再生废水的回收利用装置,通过在废水管线上加装储罐、泵,使其重新回接在各自的酸碱处置的管路上,产生合理的化学反应,减少最终处置的压力,与常规的酸碱中和反应相比,产生了低碳的技术效果,完成了良好的技术改造。废水再生回收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反应速率快慢,此装置缺乏对于废水反应装置的改进,反应等待时间较长,难以满足工业生产中较高的效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能够加快池中混合液体的反应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回收树脂塔再生废水的调节池,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道、反应池和出水管道,所述反应池上方连接有排气管道,所述出水管道与反应池连接处设有出水阀,所述反应池底端设有叶轮搅拌机,所述叶轮搅拌机包括轮叶,所述轮叶包括若干均匀排布的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包括沿纵向设有两条侧边,两条所述侧边均呈弧状且大小、形状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池底设置叶轮搅拌机对混合液体进行搅拌,且轮叶上设置通孔使搅拌过程中液体间易形成相对运动,使液体中反应物质散布均匀且充分接触,提高了反应速率,减少了反应所需时间,提高了废水的处理。且设置通孔的侧边为弧形,相对于等宽直边增加了侧边长度,优化了搅拌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池上方设有排气机,所述排气机连接排气管道的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排气机及时有效地排除反应废气,且促进池中气体流通,也进一步地提升了反应速率。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道包括粗滤网,所述出水管道包括精滤网,所述精滤网的网径长度小于粗滤网的网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管道设置网径较大的粗滤网对进入反应池的废液进行初步过滤,当废水完成反应后,在出水管道设置网径较小的精滤网对完成反应后的液体进行进一步排杂净化,保证了池中废水的回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叶轮搅拌机的搅拌功能、排气机的排气效果,使池中液体充分反应,产生废气及时排出,提高了反应效率,提高了池中废水的回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