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19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IPC分类号E03C1/122; G01N27/333; C02F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包括水池,水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以及用于分流的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连通下水管道,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I连接过滤装置的入口,过滤装置的出口连接蓄水池,蓄水池通过泵与马桶的入水口连接,马桶的污水出口连接下水管道,连通蓄水池的管道端部还设有水龙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家庭污水管道的合理设计,将家庭中达到二级用水标准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进行回收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水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以及用于分流的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连通下水管道,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I连接过滤装置的入口,过滤装置的出口连接蓄水池,蓄水池通过泵与马桶的入水口连接,马桶的污水出口连接下水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蓄水池的管道端部还设有水龙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屏、检测探头以及控制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水质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和显示电路;水质检测电路连接检测探头,显示电路与显示屏连接,开关驱动电路分别与电磁阀I和电磁阀II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探头同时含有分别与氨氮、总磷、COD对应的检测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每个检测电极都含有与其有离子反应的离子选择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依次由活性炭层、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组成。
说明书
一种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管道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家庭污水 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排水管道类型比较单一。在家庭中,污水经排水管道排出后进入化粪池。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达到二级用水标准的水直接进入下水管道,如果它们经过微处理,就还可以二次使用,但鉴于目前排水管道的设计,这类污水一旦流入下水管道就将无法再次利用。而判别水质的优劣就要用到水质检测装置。目前在市场上有很多种水质检测装置,如水质检测仪,水质检测笔等等,但却没有具体地用到管道系统中,根据对水质的判断来实现污水的利用。我们都知道,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问题。有限的淡水资源,较低的人均水资源量,以及大量的污水排放都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挑战,这使得污水的回收利用显得更加迫在眉睫。若将排水管道设计为双管道,并结合水质检测装置,对回收的污水微处理,就可以实现水的重复利用。因此,一种可以将部分污水回收处理并再次使用的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自动分流管道系统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家庭污水的回收二次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包括水池,水池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以及用于分流的电磁阀I和电磁阀II;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连通下水管道,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I连接过滤装置的入口,过滤装置的出口连接蓄水池,蓄水池通过泵与马桶的入水口连接,马桶的污水出口连接下水管道。
其中,连通蓄水池出口的管道端部还设有水龙头。
其中,所述水质检测装置包括显示屏、检测探头以及控制电路板。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水质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和显示电路;水质检测电路连接检测探头,显示电路与显示屏连接,开关驱动电路分别与电磁阀I和电磁阀II连接。
其中,所述检测探头同时含有分别与氨氮、总磷、COD对应的检测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每个检测电极都含有与其有离子反应的离子选择膜。
其中,所述过滤装置依次由活性炭层、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家庭污水管道的合理设计,将家庭中达到二级用水标准的污水经过处理后再进行回收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中水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中水质检测装置控制电路板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中两分流管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的运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家庭污水回收处理的分流管道系统,包括水池1,水池1的出水管道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2以及用于分流的电磁阀I4和电磁阀II3;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4连通下水管道11,出水管道通过电磁阀II3连接过滤装置5的入口,过滤装置5的出口连接蓄水池6,蓄水池6通过泵9与马桶10的入水口连接,马桶10的污水出口连接下水管道11,蓄水池6出口的管道端部还设有水龙头7。
水池1的污水出口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2,经过水质检测装置2的水通过两个电磁阀进行分流,水穿过电磁阀I4进入下水管道11;水穿过电磁阀II3进入过滤装置5,经过滤装置5过滤后进入蓄水池6,蓄水池6其中一个出水口通过泵9与马桶10的入水口连接,马桶10的污水出口连接下水管道11,蓄水池6另一出水口通过管道8与外接水管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中的水质检测装置2包括氨氮含量显示屏12、总磷含量显示屏13、COD含量显示屏14、检测探头15以及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水质检测电路、开关驱动电路和显示电路;水质检测电路连接检测探头15,显示电路分别与氨氮含量显示屏12、总磷含量显示屏13以及COD含量显示屏14连接,开关驱动电路分别与电磁阀I4和电磁阀II3连接。水质检测装置2可检测多参数值,包括氨氮、总磷、COD,检测探头15同时含有分别与氨氮、总磷、COD对应的检测电极以及参比电极,每个检测电极都含有离子选择膜,离子选择膜与污水中对应的离子反应,改变了膜电势并以此检测电势,检测探头15将检测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板的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将对应的结果信号通过显示电路分别在氨氮含量显示屏12、总磷含量显示屏13和COD含量显示屏14上显示,同时通过开关驱动电路控制分流管上的电磁阀I4和电磁阀II3的启闭。
带电磁阀I4和电磁阀II3的分流管道选用钢管,电磁阀I4和电磁阀II3可以控制水池1的污水的流向,带电磁阀I4和电磁阀II3的分流管道位于水质检测装置2的末端管口处。
过滤装置5纵向上依次由活性炭层16、纳滤膜17和反渗透膜18组成。
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的运行流程如下:水流入水池1,在流出水池1到达水管入水口处时,水质检测装置2对流入的水质进行三项检测,检测结果反映在氨氮含量显示屏12、总磷含量显示屏13和COD含量显示屏14上,根据检测结果,若水质达到规定要求,电磁阀II3开启,水流入过滤装置5中,通过活性炭层16、纳滤膜17和反渗透膜18进行三级处理,处理后的水到达蓄水池6中进行储存,蓄水池6中的水既可以从外接水管口,即水龙头7处接水使用,也可经过水泵9到达马桶10中用水,马桶使用10后将马桶排出的污水流入下水管道11中;若水质检测装置2检测的水未达到二级用水的规定标准,电磁阀I4开启,水直接通过管道8排入下水管道11中。
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能够自动检测水池1出水管道中的水的水质情况,在检测之后能根据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并流入,从而使得水质较好的水在右侧管道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并储存使用,以实现水的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将所有功能置于管道上,减小了该系统的占据面积,简化了系统的线路,另外本实用新型分流管道系统中的过滤装置5选用的纳滤膜孔径为100~1000分子量,可以去除三卤甲烷、异味、色度、农药、可溶性有机物、Ca、Mg等物质,过滤装置5采用的另一过滤膜为反渗透膜,该膜的分离粒径为数十分子量,可以去除90%的可溶性盐和99%以上的胶体微生物或有机物,将上述两种过滤膜与活性炭相结合,水质处理效果好,可以放心取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