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微电解槽

发布时间:2017-12-21 14:12:48

  申请日2017.04.20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IPC分类号C02F1/46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和净水分离不彻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包括进水管、排水管、外壳、曝气管和密封式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该微电解槽还包括出水堰和出水堰支架;出水堰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其出口侧包围在排水管吸水处,其另一端为封闭式,且封闭式一端的底面高度高于出口侧底面高度;出水堰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壁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净水水位高过出水堰顶面时自动流入出水堰槽内,排水不再受污水和污染物的影响,没有处理完全的污水和污染物触碰到出水堰时会遭到阻碍自动返回,完美解决了现有微电解槽存在的各种缺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其特征在于:该微电解槽包括进水管(1)、排水管(2)、外壳(3)、曝气管(5)和密封式接线盒(4),所述的进水管(1)设置在外壳(3)底部且与外壳(3)内部连通,所述的排水管(2)设置在外壳(3)侧面较高的位置且与外壳(3)内部连通,所述的曝气管(5)固定在外壳(3)内壁的底部位置,所述的密封式接线盒(4)固定在外壳(3)侧面,且与外壳(3)内部连通,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出水堰(8)和出水堰支架(7),所述的出水堰(8)设置在外壳(3)的内部,其出口侧包围在排水管(2)吸水处,其另一端为封闭式,且封闭式一端的底面高度高于出口侧底面高度,所述的出水堰支架(7)固定在外壳(3)内壁上,其作用是使出水堰(8)与外壳(3)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若干包边槽(6),所述的包边槽(6)包覆在外壳(3)周边。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对污水的处理方法研究甚多,其中电化学法因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排污量小,应用范围很广,电化学法不仅可以处理无机污染物,也可以处理有机污染物,甚至连一些无法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与某些含重金属污水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处理。

  所谓电化学法就是应用电解的机理,使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两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采用电化学法处理污水需要用到微电解槽,现有技术中的微电解槽大多尺寸较小,结构简单,将污水通过阴、阳两极后,靠重力将净化过的水和污染物分离,然后将净化过的水引出,为加快处理速度和减轻板结,有的微电解槽还在底部设置有曝气管。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微电解槽中的污水、净化过的水、污染物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仅靠重力分离,引出净水时容易将没有处理完毕的污水一并引出,分离不彻底,设置有曝气管的微电解槽内尤其明显,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和净水分离不彻底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电解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排水管、外壳、曝气管和密封式接线盒,所述的进水管设置在外壳底部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的排水管设置在外壳侧面较高的位置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的曝气管固定在外壳内壁的底部位置,所述的密封式接线盒固定在外壳侧面,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出水堰和出水堰支架,所述的出水堰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其出口侧包围在排水管吸水处,其另一端为封闭式,且封闭式一端的底面高度高于出口侧底面高度,所述的出水堰支架固定在外壳内壁上,其作用是使出水堰与外壳形成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微电解槽还包括若干包边槽,所述的包边槽包覆在外壳周边。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微电解槽底部设置有曝气管保证处理速度和效果,通过在排水管处设置出水堰,上层的净水水位高过出水堰顶面时自动流入出水堰槽内,不再受污水和污染物的影响,没有处理完全的污水和污染物触碰到出水堰时会遭到阻碍,回到反应区继续电解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