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05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IPC分类号B01D21/22; B01D21/06; B01D21/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设于沉淀池中部的布水室、连通于该布水室的进水管、罩设于所述布水室外的整流罩、设于布水室上的出水口、刮泥部件、位于沉淀池下部的蓄泥腔、连通于该蓄泥腔的排泥管、位于沉淀池上方集水槽及与该集水槽相连的出水管;所述整流罩下部为开口设置,该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小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3大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本发明中控制污泥的高度h2高于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使得污水进水后进入污泥层,通过污泥层的过滤与网捕双重作用,提高污泥沉积率,降低出水带泥率,减小混凝剂的使用,降低成本。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 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1)、设于沉淀池中部的布水室(2)、连通于该布水室的进水管(3)、罩设于所述布水室外的整流罩(4)、设于布水室上的出水口(5)、刮泥部件、位于沉淀池下部的蓄泥腔(11)、连通于该蓄泥腔的排泥管(12)、位于沉淀池上方集水槽(13)及与该集水槽相连的出水管(14);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1)底面为锥形结构,所述刮泥部件包括设于沉淀池底面上的刮泥板(61)、传动杆(62)、与该传动杆相连的驱动轴(63)及用于驱动该驱动轴转动的驱动件(64);所述刮泥板(61)包括固连于所述传动杆(62)下端的第一斜板(611)和固连与该第一斜板一端的第二斜板(612),所述第二斜板(611)置于所述蓄泥腔(7)内;所述第一斜板上设有用于减小其与沉淀池底面之间的摩擦力的防磨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损结构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斜板(611)上的多个防磨损组件(7);所述防磨损组件(7)包括滚珠(71)和罩设于所述滚珠外的定位套(72),所述定位套(72)上设有供滚珠穿出该定位套的开口(7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72)通过一拆装结构与所述第一斜板(611)可拆卸连接;所述拆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板上的通槽(81)、可与该通槽(81)相螺接的螺接件(82)及设于所述定位套(72)上以供该螺接件穿过的通孔(83);所述螺接件(82)与所述通槽(8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螺接件(82)上端可拆卸连接一锁紧套(9),该锁紧套(9)与所述第一斜板(61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81)包括螺纹段(811)和密封配合段(812),所述螺纹段(811)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配合段(812)内壁为光滑表面;所述螺接件(82)包括与所述螺纹段(811)相配合的上连接部(821)和与所述密封配合段(812)相配合的下连接部(8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层(101),该密封层(101)包覆于所述螺接件的下连接部(8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101)与所述密封配合段(812)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密封配合段(812)的一端为扩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锁紧套(9)下部的弯折段(91)、与该弯折段相配合的密封环槽(92)及设于该密封环槽内的密封件(93);所述密封环槽(92)设于所述第一斜板(611)上表面,所述密封件(93)由柔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93)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密封环槽(9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板(612)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漏泥通槽(6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罩(4)下部为开口设置,该整流罩(4)下部开口与沉淀池(1)底面的距离h1小于沉淀池(1)内污泥的高度h2;所述出水口(5)与沉淀池(1)底面的距离h3大于沉淀池(1)内污泥的高度h2。
说明书
污水初沉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初沉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污水与混凝药剂混合需设置混合搅拌池,占用空间;对池内污泥界面没有要求,使得沉淀污泥形成初期颗粒较小,容易出水带泥,为降低出水带泥现象,势必加大混凝药剂投加量,造成处理成本上升。
且沉淀后的污泥需要通过刮泥部件来进行刮泥处理,但是现有的刮泥部件中的刮泥板通常直接与沉淀池的底面相接触,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极大,刮泥板的磨损极为严重,使用寿命短。且由于摩擦阻力过大,使得驱动刮泥板动作的驱动力也相应增大,驱动件的耗电量大,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污水初沉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初沉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设于沉淀池中部的布水室、连通于该布水室的进水管、罩设于所述布水室外的整流罩、设于布水室上的出水口、刮泥部件、位于沉淀池下部的蓄泥腔、连通于该蓄泥腔的排泥管、位于沉淀池上方集水槽及与该集水槽相连的出水管; 所述沉淀池底面为锥形结构,所述刮泥部件包括设于沉淀池底面上的刮泥板、与该刮泥板固连的传动杆、与该传动杆相连的驱动轴及用于驱动该驱动轴转动的驱动件;所述刮泥板包括固连于所述刮泥板下端的第一斜板和固连与该第一斜板一端的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置于所述蓄泥腔内;所述第一斜板上设有用于减小其与沉淀池底面之间的摩擦力的防磨损结构,该防磨损结构包括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一斜板上的多个防磨损组件;所述防磨损组件包括滚珠和罩设于所述滚珠外的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上设有供滚珠穿出该定位套的开口。本发明设置了防磨损结构,可有效降低刮泥板与沉淀池底面之间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定位套上设置了开口,当定位套被锁紧在第一斜板上时,滚珠的下部即可通过该开口穿出至定位套的下表面,将刮泥板顶离沉淀池的底面;从而刮泥板置于沉淀池底时,为滚珠与沉淀池底之间发生接触,在刮泥板一端进行刮泥的过程中,滚珠可自由的发生滚动,刮泥板不会发生磨损,磨损仅发生在滚珠上,只需定期对滚珠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对刮泥板进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且滚珠可相对定位套进行360°的转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设备运行更为顺畅;驱动轴在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通过传动杆传动至刮泥板带动刮泥板以驱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刮泥板转动的过程中将沉淀池底面上的污泥刮松动;由于沉淀池底面为锥形结构,使得与刮泥板接触的面为斜面,便于污泥自动滑入至蓄泥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通过一拆装结构与所述第一斜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拆装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板上的通槽、可与该通槽相螺接的螺接件及设于所述定位套上以供该螺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接件与所述通槽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螺接件上端可拆卸连接一锁紧套,该锁紧套与所述第一斜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结构;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的设置,对通槽的上下位置均进行了密封,有效防止刮泥过程中污泥卡入至通槽与螺接件之间的空隙内,不会发生因为污泥将通槽与螺接件之间的空隙填满而难以拧出螺接件的情况,螺接件始终可以轻松的拧出,可方便的对定位套进行拆装以更换其内的滚珠,延长刮泥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污泥不会进入至通槽内,进而通槽内的螺纹不会被污泥所填满,当螺接件再次拧入时,可直接对准通槽的内螺纹旋入,螺接件的外螺纹与通槽的内螺纹之间相互可轻松对准,不会因为被污泥填满而难以对准,两者之间基本不会发生相对磨损,即使经过多次的拆装之后,也不会出现螺纹因为磨损而被磨平,进而两者无法连接的情况;保证两者始终保持牢固连接,对定位套进行牢固定位,定位套不会发生松动或无法锁紧在第一斜板上的情况,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螺接件的上部连接锁紧套,锁紧套通过第二密封结构实现与第一斜板的密封配合,从而水及污泥均无法从通槽上部进入至通槽内,实现通槽的完全密封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包括螺纹段和密封配合段,所述螺纹段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密封配合段内壁为光滑表面;所述螺接件包括与所述螺纹段相配合的上连接部和与所述密封配合段相配合的下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层,该密封层包覆于所述螺接件的下连接部上,所述密封层与所述密封配合段之间为过盈配合;过盈配合便于密封段进入至通槽内,实现与通槽的过盈配合;螺接件上设置了密封层,当螺接件与通槽相连时,密封层可卡入至通槽内,由于密封层与密封配合段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密封层可完全卡紧在密封配合段内,水及污泥均无法从通槽下部进入至通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锁紧套下部的弯折段、与该弯折段相配合的密封环槽及设于该密封环槽内的密封件;所述密封环槽设于所述第一斜板上表面,所述密封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当锁紧套锁紧在螺接件的上部上时,锁紧套下部的弯折段卡入至密封环槽内,进而抵触在密封件上,由于密封件由柔性材料制成,可在弯折段抵触在其上时发生一定的形变,包覆住弯折段的下端的各个表面,实现与弯折段之间的良好密封,使得水和污泥无法进入至锁紧套内,进而无法进入至通槽内,实现通槽的无污泥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通过注塑成型于所述密封环槽内;注塑成型的密封件将填埋整个密封环槽,且密封件可完全粘合密封环槽的内表面上,密封件与密封环槽之间不会存在间隙,密封效果好;密封件与密封环槽之间连接牢固,长期使用亦不会相互脱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斜板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漏泥通槽;第二斜板在蓄泥槽内转动刮泥的过程中,小部分的泥可以从漏泥通槽中漏出,减小第二斜板在刮泥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减小驱动件在驱动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运动时受到的阻力,首先传动效果好,其次减小驱动件的电能损耗,实现节能环保。
或优选的,所述整流罩下部为开口设置,该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小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所述出水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3大于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本发明中控制污泥的高度h2高于整流罩下部开口与沉淀池底面的距离h1,污水通过整流罩下部的开口流出后先行经过污泥层后再向上流通,使得经过絮凝后的小颗粒污泥或杂质在污泥层的过滤与网捕双重作用下被沉积在污泥层内,不会随着污水向外排出,提高污泥沉积率,降低出水带泥率,减小混凝剂的使用,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连接一用于检测沉淀池内污泥的高度h2的污泥界面仪;可实时检测沉淀池内的污泥高度,当污泥过高时工人可对沉淀池进行适当的排泥操作,防止污泥高度过高,同时将污泥维持在h2的高度上;优选的,h2的为沉淀池内水深的3/4。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连接一管道混合器,所述管道混合器上连接一加药管;通过加药管将絮凝剂加入管道混合器内,对进入管道混合器内的污水进行絮凝。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设置了防磨损结构,可有效降低刮泥板与沉淀池底面之间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设置了滚珠,只需定期对滚珠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对刮泥板进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通过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的设置,有效防止刮泥过程中污泥卡入至通槽与螺接件之间的空隙内,螺接件拆装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