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十堰全市已有1055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 位居全省第三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4-10-12 11:52:52
  •     “现在村里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感谢生态环境部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日前,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南沟村一位村民指着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向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办事处南沟村属于偏远村庄,村民居住分散,此前通过农村改厕建设了360余座三格式化粪池对污水进行了管控。

        随着乡村振兴和特区全域旅游的发展,近年来,南沟村重点打造“榔梅溪谷”乡村旅游,建设了一些异地扶贫安置点和养生馆、民宿,村民回流、游客入驻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村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了更大需求。

        该村民坦言,村里集中发展旅游经济,能够让老百姓致富,我们都很支持。但是人流量大了以后,如果污水治不了,环境变差,就没有人进来旅游了。

        为积极回应南沟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诉求,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武当山分局积极筹措400余万元资金启动南沟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截至8月底,已为该村新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座,铺设各级管网6560米,建设检查井85个。

        为破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让群众住得舒心,提高生活满意度,全市生态环境部门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为契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群众诉求放在第一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领办民生实事,持续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深化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市重点民生实事,不断刷新美丽乡村颜值、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实施统分结合推动全域治理。紧扣水质保护这个底盘,针对农村居住分散、污水收集难问题,积极推广茅塔河小流域治理探索出的统一设计、统一工艺、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保障“五统一”模式。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对10户以上集居区,采用“化粪池+收集池+微动力设施+人工湿地”模式收集处理;对10户以下分散农户,采用“水冲厕所+三格化粪池+沉淀池+小湿地”的“四件套”模式处理。设施出水采取生态塘、农业灌溉、景观植物养护等方式进行深度净化、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治理、全达标。

        二是运用五共理念推动全民治理。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五共”工作法融入治理工作中。结合乡村建设“六件事”,统筹省、市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500万元,对村级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以奖代补”。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和包联乡镇、村,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等方面进行宣讲,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办老百姓身边的事,组建巡查工作专班,由分管局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开展专项检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主动下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三是规范运维管护实现长效治理。出台《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若干指导性意见》,对设施第三方机构托管运维机制及机构要求、问题排查整改、出水水质监测等方面予以明确。制定《十堰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规范(试行)》、《十堰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定期组织专班赴各县(市、区)对设施运行情况开展现场随机抽查,抽查结果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核依据。各生态环境分局按照规定频次对辖区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抽查,抽查和监测结果作为对第三方运维机构服务资格审查、运维经费拨付和乡镇党委、政府实绩考核的依据。各县(市、区)将设施运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共计列支3000余万元用于设施日常运行维护和故障修复,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好、运行正常、管理规范、水质达标。

        目前十堰全市已有1055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共建成小型化、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77座,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经费、有队伍、有监管、有考核的“六有”管护长效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8%,位居全省第三,整治成效显著。(荆楚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十堰全市已有1055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 位居全省第三
  • 什邡市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水网建设 为26.23万人提供优质水源
  • 吉安市扎实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 孝感市供水保障工程全线管道正式通水
  • 四川大竹县多措并举保障乡村供水
  • 农发行邵东市支行1.6亿元贷款助力河道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