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生态治理试点利用淤泥建水下湿地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4-3-12 11:54:37
-
在太湖梅梁湾羊岐村西侧的湖滨,今年底有望出现一条长约1.75公里、宽约100米的水下湿地带。
这是太湖生态治理中的一项创新举措,既为太湖淤泥找一个去处,减少太湖内源污染,又可助力湖滨生态修复。这项试点工程已于近日开工,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清理太湖湖底淤泥是减少太湖内源污染,遏制蓝藻生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江苏省无锡市新一轮太湖清淤工程计划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清理淤泥3456万立方米。
经研究商讨,无锡决定试点利用太湖清淤清理出来的淤泥,在太湖梅梁湾羊岐村西侧的湖滨,试点构筑一个水下湿地带,将解决淤泥去处和湖滨生态修复结合起来。
这一水下湿地带由无锡城建发展集团承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蒋俊介绍,这一水下湿地带滩面高程约2.5米,处于太湖平均水位1米以下,可消纳淤泥固化土20万立方米,相当于消纳淤泥40万立方米。
蒋俊还介绍,水下湿地带将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约18.81万平方米,种植睡莲等浮水植物约0.3万平方米,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约0.63万平方米,另外还将投放鳙鱼等水生动物。
无锡市水利局规划计划与科技数据处负责人莫昊勇说,清理出来的淤泥看似还堆放在湖里,但是因为是固化后集中堆放,一定时间内从淤泥中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会大幅减少,影响范围也会大幅缩减,且上面种植有大量水草,可达到减少内源污染的效果。这一创新举措若试点成功,将会在更大范围推广。(海外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 石津灌区春季抗旱灌溉工作正式开始
- 太湖生态治理试点利用淤泥建水下湿地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23-2024年度冰期输水调度顺利完成
- 北京丰台区科学治污解决9小区排污难题
- 丰台区完成晓月苑污水管线项目改造升级 惠及群众两万余人
- 滁州市重点水利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5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