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翔安区320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提升治理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4-1-24 11:50:23
  •     冬日,走进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大宅村,田园中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丰收过后的果园宁静悠然,一丛丛火龙果树掩藏着现代化的滴灌设备。田间的污水处理站里,数字显示大屏上,清晰展示着智慧排水正在运行。

        在闽南,“水”与“美”同音。做好“水文章”,事关整体生态环境,更关系民生福祉。

        “三根管”截污,解决污水“收集难”的核心问题,节能尾水回用……近年来,厦门市把农村污水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率先在福建省探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全链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小、散、乱、污” 畜禽养殖废水、农业灌溉用水、沟渠水塘等水体的系统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翔安区历来是“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地区,而大宅作为特色“果园村”,火龙果、胡萝卜种植产业发展优壮大,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对农作物的灌溉需求极高。

       967亩的高标准农田里,大宅村逐步建成雨污分流主干管系统、智能滴灌系统,统筹推进污水收集端、处理端、排放端的全链条治理,建设补水管道1936米、田间干管4780米、支管10970米、变频加压泵站4座。配备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农户可通过刷卡或APP远程自动取水,直通果园进行滴灌。

        高效智能的农作物灌溉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农灌标准后,优先回灌农作物,未被利用的尾水通过生态湿地进一步处理,达到地表水排放标准后,补充至村内周边水体,实现了污水治理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机结合。

        找准环境整治小切口,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当,产业“活水”进一步浇灌乡村振兴的沃土。从火龙果特色产业出发,大宅村充分开发火龙果生态资源,研发了火龙果酒、火龙果面、火龙果馒头等10余种火龙果衍生品。

        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分类收集管网,以及智能化管理平台等的大量建设和应用,也大幅改善了大宅村的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的发展。

        据厦门市翔安区市政园林局局长李虎平介绍,当前,翔安区具备改造条件的320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提升治理,做到污水零排放、全利用,有效改善了周边流域与海域的水质环境,也让当地农村风光更加秀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火龙果经济的撬动下,翔安区用“农业+文旅”的方式把果园变成创业的“乐园”、更加富美的家园,村民的获得感日益增加。(人民网福建频道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翔安区320个自然村已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提升治理
  • 丽水市获水利发展资金9.96亿元
  • 丹凤县万家山泉包装水厂项目开工 总投资约3500万元
  • 2023年新疆兵团投资8.16亿元提升65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 杭州市今年要完成20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 襄阳市2023年新建改扩建农村供水工程419处 覆盖125.19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