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上海首座“花园式”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进入快速推进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3-8-14 10:48:27
  •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隧道股份上海路桥介绍,位于上海宝山的泰和污水处理厂,是上海首座“花园式”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的一期项目规模为40万立方米/天,而今,为了进一步提升石洞口片区污水处理能力,降低片区溢流风险,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和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二期扩建工程也已进入快速推进期。该工程建成后,泰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将增加至60万立方米/日,为14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内的近150万人提供服务。

        8月11日,在泰和污水厂配套东总管工程项目现场,直径8米的竖井掘进机已吊装到位,正整装待发。由上海城投水务集团负责建设、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的管道工程——泰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东总管THK1.2标项目即将全面推进。根据项目规划,泰和1.2标管线工程将作为该地区日常污水处理厂总管的污水收集干管,兼具事故和应急工况下吴淞污水处理厂、泰和污水处理厂、吴淞创新城污水处理厂之间连通管功能,全程主要工作量将由顶管施工完成。

        “环保、集约、高效”

        打造水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

        据城投水务介绍,泰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是上海市推动“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积极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上海市重大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提升石洞口片区污水处理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降低片区溢流风险,对于发挥区域截污治污综合效益,更好服务吴淞地区转型发展,推动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此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快速完成全线贯通目标的施工时间节点,城投水务集团与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等各方参建单位协调联动,确保工程有序推进。

        据介绍,在项目建设中,顶管将穿越重要河道、地铁、高架等特殊路段,项目团队从前期方案优化、过程把控全方位保障项目高效运转,项目团队综合运用智慧化管控平台、自动化测量技术、主动止退、厚浆技术等,实现高效协同、科学管理,打造水务工程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

        而针对泰和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环境友好、土地集约、资源利用”的总要求,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团队将主打 “环保、集约、高效”的机械掘进悬吊拼装式竖井施工技术(SAM工艺)引入水务建设领域,在始发井和接收井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只需通过在地面控制机械设备在水下完成整个竖井断面的挖掘,借助渣土泵送到地面上的泥水分离站进行干化处理,同步在开挖的过程中在地面进行衬砌结构的制作,由连接在结构底部的沉降单元使其垂直下沉,竖井掘进完成后进行水下封底,最终在地下形成竖井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无需降低地下水位,水土损失很小,对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几乎没有影响。而悬吊拼装式竖井施工工艺在开挖的过程中仍可以进行管片拼装作业,真正做到了推拼同步,施工速度是传统工法的数倍。

        应对发展难题

        为城市水务处理能级提升提供新模式

        据悉,上海也是国内率先将SAM工艺引入水务领域建设的地区。此前,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团队已将该工艺成功应用于城市核心区智能停车综合解决方案等。因其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安全稳定性高、环境控制好的特性,解决了传统地下结构臃肿的围护结构加内衬结构形式,更可以有效利用现场碎片场地,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快速施工。

        2022年起,隧道股份上海路桥团队尝试在水务领域开展试点,先后在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工程、龙华污水处理厂初期雨水调蓄水工程成功应用,也验证了SAM工艺在水务项目上使用的适配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下沉式竖井掘进技术可以适应多种地层,利用这种工艺,可以在一些雨污水泵站边上的碎片场地,打造一些雨污水泵站能级提升项目,雨污水井调蓄池、取水泵房、污水泵站、提升泵站等,为城市内涝治理,为解决自然调蓄空间不足等提供补充。

        泰和污水处理厂是重要民生工程。据悉,本工程建成后,泰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将增加至60万立方米/日,为14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内的近150万人提供服务,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澎湃新闻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上海首座“花园式”全地下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进入快速推进期
  • 茂名市小东江流域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完善工程正式通水
  • 各地加强雨季水污染整治 杜绝汛期污染、保障水质稳定
  • 兰州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衡水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重庆市大渡口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惠及近10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