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广州已完成近2万个排水单元达标工作
-
2019年,广州把“排水用户全接管、污水管网全覆盖、排放污水全进厂”的愿景写进第4号总河长令,形成了 “排水单元达标”这一治水工作术语。记者10月8日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截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合流渠箱工作的有序推进,不仅减少了生活污水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还提升了广州防治内涝的能力。
根据广州市水务局通报,广州目前共有2.79万个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建设工作和44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工作。上述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先各社区和单位混合雨水和污水的排水管道,以及混合雨水和污水的合流渠箱,提升为雨污分流两条管道。通过管道提升,污染相对较高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流入净水厂,污染相对较低乃至“零污染”的雨水可排入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截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排水单元达标认定数量为1.9368万个,面积653.87平方公里;443条合流渠箱改造达到清污分流标准的有262条。2012年至今,广州共建成污水管网2万余公里,建成投产污水处理厂40余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99.03万吨/日。庞大的污水处理能力,使得排水单元达标和合流渠箱改造所增收的生活污水,均获得妥善处理。相对较清纯的雨水叠加净水厂净化后的“再生水”被重新排放进江河湖泊,为水体提供了消除黑臭及生态修复的机会。经修复后的水体,水中有鱼畅游,水面有鸟栖息,河湖底部重新长出水草。
“不仅取得‘污水入厂、清水入河’的效果,广州部分片区的内涝防治能力,也因为排水单元达标和合流渠箱分流工作而获得提升。”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没有实时排水单元达标工作前,广州不少排水管道需要同时接收雨水和污水。由于排水单元达标后实现“雨污分流”,原有的排水管道不再承担污水的接收输送,有更多的余量空间可以处理雨水,故暴雨期间的内涝处理能力相比排水单元达标工作实施前有所提升。(腾讯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 污水入厂、清水入河 广州已完成近2万个排水单元达标工作
- 平昌县13个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即将开工
- 漳州市出台九龙江南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 岱山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 总工程规模34000m/d
- 浏阳市葛家镇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 嘉善县三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置项目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