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已达到通水条件 2021年6月可竣工验收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21-1-18 8:39:20
  •   “将城市建在森林里,将污水处理藏在花园下”,在成都双流区剑南大道永安段,一个优美的湿地公园,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这里也是四川最大的生物制药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地。

      据悉,生物城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主体为全地埋式设计,共地下两层框架结构,地面设计为湿地公园,一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按土建5.0万m³/d处理设备、湿地2.5万m³/d建设日处理污水能力50000吨,主要用于接纳、处理国际生物城范围内的生产性废水和生活污水。

      目前,这座全球领先的污水处理厂,已达到通水条件,2021年6月可竣工验收。一期项目投运后,预计将至少满足生物城未来5年污水处理需求。

      机器人“问诊”地下空间

      不用开挖 就能自动“检测问诊”

      得益于市政环保管网非开挖修复技术的首次应用,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只需一台长80厘米、宽20厘米的“检修模型机器人”进入城市地下管道,就能实时给管道做一次全面的“胃镜”检查。

      针对检测出的问题,地面工作人员只需将特制管道材料和灯架“送”进原有管道,开启紫外灯进行固化,不“泄露”任何有害气体,内部修复即可“一气呵成”。现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相当于拍个‘CT’就能找到症结,再用机器为管道内壁穿衣服,修复速度和效果更快更好。”

      地上地下同步推进

      全面升级污水治理能力

      除了打通地下管网这个核心血管,生物城污水处理厂还坚持地上地下同步推进,全面升级污水治理能力,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生产废水可生化性弱、成分复杂等特点,生物城多次邀请环境、水处理行业专家论证污水厂工艺可行性,最终确定采用“收集预处理-水解酸化-改良A2/O-MBR膜池-臭氧催化氧化池-人工湿地—消毒”的处理工艺,利用水解池、MBR膜池全面截留细菌,使得生物降解效率明显提高,再通过人工湿地、紫外线消毒、碳源投加等多项措施,确保出水主要标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总氮按《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10mg/L控制,为国内领先水平。

      “生物城污水处理厂排放水量的90%将回收至生物城,再次利用于园区的绿化灌溉、道路喷洒等,仅有10%的水将直接排放至锦江。”据项目施工方指挥长描述,污水处理厂的地上部分则采用了海绵城市技术,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有效解决雨水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网易新闻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污水处理厂已达到通水条件 2021年6月可竣工验收
  • 河南省舞钢市矿建路西侧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给水厂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 成都高新区骑龙净水厂正式开工 投资达13.45亿元
  • 贵阳市观山湖区城乡一体化供水改造工程已进行到行政审批批前公示阶段
  • 韶关市曲江区六祖公园供水工程竣工通水
  • 嘉善东部污水处理厂工程顺利完工 目前主体已经开始联动调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