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桐庐示范站通过验收
-
“一体化超导污水处理设备的成功应用,实现了超导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到1的突破……”10月13日,在桐庐召开的一体化超导污水处理设备成果鉴定会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士王浩宣布,这意味着由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发的一体化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设备在通过专家组鉴定,超导技术继超导磁体在核磁共振领域应用后,第二个具有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前景的创新技术成功落地。
“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系统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超强磁场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在处理时,根据水质类型对污染物进行加磁处理,通过可控超高梯度磁场捕捉并提取加磁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快速、深度去除,是一种高效、稳定、节能的新型绿色水处理技术。”中科凯凌负责人蔡方硕介绍。
杭州中科凯凌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将超导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公司启动超导研究中心技术团队合作成立,致力于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技术的产品化研发和产业化落地工作。
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是一项前沿的新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下洋洲排涝站,可以看到排成一列的蓝色集装箱,里面正是此次专家组验收通过的超导磁分离一体化设备。排涝站进口——污水井里的水经过混凝沉淀池、超导系统、缓冲池、生物处理池,进行多次技术处理,最后排放到黄潦溪。排放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磷等各项指标全部达标,水质达到了一级A以上标准,附近的黄潦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前几天,浙江省环境监测站总工梅荣武在排涝站现场抽取水样,一瓶是进水水样,一瓶是出水水样。明显看出,出水水样要清澈许多。“如果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溪里,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蔡方硕表示,一体化超导污水处理技术,为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提供了又一技术方向。
下洋洲排涝站目前通过一体化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实现日处理量5000吨的污水就地处理、达标排放,避免了通过污水管网建设的高投入和长周期,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居民人口增加,在需要提升处理能力时,可以迅速增加设备,建设周期比较短,污水治理效果立竿见影。此外,流域水体发生污染情况时,可以利用该设备,实现小占地的快速布置、及时处理。(桐庐新闻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 一体化超导磁分离污水处理桐庐示范站通过验收
- 福清市江镜镇已有4个村完成供水管网建设任务 余下6个任务村和2个提升村均处于在建阶段
- 张家港市第四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纳滤系统采购及相关服务项目投资商确定
- 团风县全县41个饮水工程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工程总进展超过70%
- 平湖市独山港区工业水厂二期扩建工程顺利通水 总投资1.2亿元
- 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农村污水设施抢险救灾工程项目正式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