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紫水河黑臭水体引水增流调水管网工程 预计5月完工投入使用
-
整治黑臭水体 变“死水”为“活水”
在潭江至石涧二级水库建设增流调水管网工程,是紫水河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占地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潭江取水泵房正在打桩。
挖坑、打桩、建泵房……连日来,紫水河引水增流调水管网工程正在日夜赶工建设中,预计5月完工投入使用。为整治会城紫水河的黑臭水体,新会区政府和会城街道两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潭江至石涧二级水库建设增流调水管网工程,是紫水河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悉,这一工程是通过引潭江水至石涧二级水库泄洪道,不定期对紫水河进行引水增流,增加紫水河水流动性,实现水体交换,让“死水”变“活水”,从而提高水体环境容量,改善水体水质。
记者昨天来到位于会城业兴三路施工现场看到,吊车、打桩机等围着一个面积约300平方米、深度约7米的巨坑进行打桩。这里即将新建潭江取水泵房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同时将铺设从潭江泵房至石涧二级水库附近DN600的管道一条,全长约3260米。这两个项目构成了紫水河引水增流调水管网工程。
负责该工程的新会水务公司副总理王建告诉记者,取水泵房施工地点靠近潭江,建成之后,将抽取潭江河水由管道输送至紫水河上游处(石涧二级水库坝脚),通过开启水泵,增加紫水河水量,达到改善河道水质状况,修复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工程预计5月完工。
紫水河位于会城西部,承接圭峰石涧的溪水,自北向南流入潭江支流。近2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入紫水河,由于上游的石涧水库长期蓄水,导致紫水河水量流动少,得不到冲刷,淤积严重,水体几乎丧失自净能力,变成了黑臭的紫水河。
为了彻底消除紫水河黑臭现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前期,会城街道已通过对紫水河进行清淤、上游增设节制闸、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等工程措施进行系列治理。调水管网工程完成建设后,将更积极促进紫水河水质的改善。(中国江门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 江门市紫水河黑臭水体引水增流调水管网工程 预计5月完工投入使用
- 梧州市今年计划推进16个污水处理等项目 总投资148.84亿元
- 宜宾菜坝水厂抢险救灾工程完成取水头部安装施工
- 苏州金阊街道环秀社区污水改道工程正在进行
- 重庆市农村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6.7%和79.3%
- 荆州市沙市区污水处理提排站 日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