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22座水质净化厂规模高达197万m3/d
-
近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结果显示,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结果较好,得分为72.7分,滇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8月,滇池外海与草海水质均由劣Ⅴ类转为Ⅴ类。
滇池水质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各项保护治理措施的实施。近日,市环保局组织媒体记者来到昆明市第七、第八污水处理厂和捞渔河湿地公园,了解污水的处理过程和出水的去向。
22座水质净化厂日处理量达197万方
第七、第八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着南市区的污水处理工作,日处理量为30万方,是我省日处理量最大的一座水质净化厂。从进水口走到出水口,我们看到一层层泥沙被过滤、沉淀,微生物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消耗着氮磷等物质,来到出水口,水质已从最初的深色变得清澈。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水质净化厂处理的污水,均达到国家一级A标,大部分都优于国家一级A标,出水除总氮指标外基本达到Ⅳ类,部分甚至达到Ⅲ类。
1991年,昆明第一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如今像第七、第八污水处理厂这样的水质净化厂全市共有22座,设计容量为197万方。主城区每天排放的污水大约有150万方,这些污水经处理后将用于工业用水,或排放到湿地公园内,通过湿地公园的植物进一步净化吸收,再排放到滇池。
大渔片区拟新建438公顷湿地
为什么经过水质净化厂处理的出水还需要湿地进行处理?据介绍,因为水质净化厂的出水标准与地表水的标准不一样,尽管出水已达到且优于国家一级A标,但当流入河道、排入滇池的时候,就要用地表水标准来监测衡量,出水为国家一级A标就相当于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此时还达不到排入滇池的标准,经过湿地植物吸收,水质会提升到Ⅴ类,才可以排入到滇池。
湿地公园在滇池保护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湿地公园。度假区环保局负责人介绍,现在大渔片区拟新建438公顷国家湿地公园,目前已编制规划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今后将进一步助推滇池保护治理,也将为市民提供新的休闲好去处。(云南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 昆明市22座水质净化厂规模高达197万m3/d
- 南京城东污水厂三期主干管银龙路段完成清疏工作
- 泉州晋江市西北污水处理厂加快配套管网建设
- 福州今起5年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
- 汕头市澄海区清源水质净化厂二期扩建工程主体已竣工 预计年底运营
- 淮南市领导实地调研山南新区污水施及管网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