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椒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入尾声 中水回用二期工程加快建设中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6-4-3 8:43:10
  •   清澈的河水、干净的水泥路、整齐的行道树———如今,台州椒江区下陈街道刘洋村河岸已成为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但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环绕的村子,一到下雨天,污水雨水都流到路面上,村民连走路都很困难。

      对此,家住小河边上的刘洋村村民刘显良深有体会。他说,以前村民建房会弄一个露天化粪池,化粪池污水直接通向门前的小河,洗衣服的污水和厨房的污水也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小河,有些村民为图方便,甚至在门墙角直接挖小沟,排放生活污水。现在所有村民家里都安装了下水管道,将厕所用水、洗涤用水和厨房用水全部纳入到三级管网中,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这是椒江区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作为“五水共治”重点项目来精准发力的一个缩影。

      为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椒江区制定了《椒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14-2016)》,计划分3年完成129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争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新增受益农户33864户。截至目前,椒江区共完成108个治理村,新增受益农户38694户。据初步测算,一年下来,共减少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420多万吨。

      “效果时代”的创新

      “我们一开始就摒弃了在农村自建污水终端设施处理的办法,全部采取铺设农村污水治理管道、修建污水窨井,椒南椒北全部实行集中纳管进厂处理模式。”椒江区农办主管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曹攀科长坦言,在调研中,他们发现有些农村前期投入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后续管护资金和运维技术人才短缺,在长期使用中,逐渐暴露出后续维护经验不足、维修成本高、甚至停运等问题。如何规范后期管护,破解政策难题,谋划运维办法,成了污水治理步入“效果时代”着力探索的新课题。

      据介绍,“效果时代”指的是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核心的“五水共治”管理时代,或者是以考核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变化来衡量“五水共治”工作的时代。

      农村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不能照搬城市污水治理模式。椒江区根据自身特点,坚持全域治污,按照“截污纳管为主、就地处理为辅”原则,全区所有行政村及靠近城镇污水管线区域的生活污水全部集中进厂处理,大陈镇6个村及富强村等地势复杂的村落因地制宜,新建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同时,椒江区摸索出了统一设计、统一预算、统一监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等“五统一”污水治理新模式,并大力推行“一户一策”制度,精心为每家每户设计家庭排污管网。此外,积极探索“三截(即分成厨房、卫生间及洗涤等三类进行截污)三治(即治理浪费水源、乱排污水和露天粪坑)”模式,建立健全“三管(即管人、管钱、管制度)三查(即查进度、查质量、查廉政)”制度推行农村污水治理的精细管理。

      在污水中“掘金”

      在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里,农村生活污水经过“超滤膜+反渗透”“双膜”处理工艺对中水进行提标改造,1.2万吨/日的超滤水已达准地表IV类水,6000吨/日反渗透出水几乎类比纯净水品质,这是该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中水回用技术的一个侧影。目前,该区正继续加快中水回用二期3.8万吨/日工程建设。届时,城区日生态补水总量可达5万吨,6至7天便可完成主城区核心区块水体轮换。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除了中水回用外,还有大量污泥由于含水量高,容积较大,给污水处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能不能也将污泥再利用?椒江鼓励浙江方远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污泥再生利用课题研究。该项目已被省科技厅列为重大高效节能技术专项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利用大掺量污泥,规范化生产陶粒及其制品的项目,每年可消耗6万至10万吨生活污泥,年产值近1亿元。(台州日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椒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入尾声 中水回用二期工程加快建设中
  • 佛堂镇污水治理用上太阳能 配套工程加紧施工中
  • 清丰县污水处理厂有效实现污水再利用
  • 我省将健全污水收集管网“毛细血管” 切实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能力
  • 肥西县政协集体视察多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要求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 璧山区青杠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 计划4月底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