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治理环境污染要因地制宜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5-4-5 8:57:07
  •     脱离了实事求是,不切实际地提高环保排放标准,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引发社会的持续关注,对此,有人总结我国目前的污染状况是:某些局部污染有所改善,但总体环境污染状况仍不容乐观。笔者认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以水体污染为例,要改变目前的环境状况,关键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和废水排放标准,以削减总污染负荷为目标,以较少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

        目前,除了工矿企业的污染,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污染情况也不容忽视,国内不少环保公司已经开始争抢乡村污染治理的“大蛋糕”。比如对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采用的就是与国内一致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另外,不少环保公司已经开始走上所谓“资本运作”的路子,将项目做大、做全,通过融资做成BOT项目,做一个项目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小银行”。(BOT即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移交,是利用商业资本、私人资本兴建具有公益性的基础设施的一种直接投融资方式。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政府与商业部门或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就某项建设项目签订BOT投资合同,由该项目公司设计、筹资并承建项目;在双方协定的时间内,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获取收益,偿还项目债务,回收投资,并赚取一定的利润;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

        笔者的家乡也开始建议所有的乡镇都要建污水处理厂。我大致翻看了一下北京某大公司的处理方案,每个镇要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每个镇的污水处理量按每天2000吨计算,总投资要近千万元,吨水投资高达4000元。另外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一下吨水的处理成本。如果一个污水处理厂每天耗电1000度,一度电的电费为0.8元,则一天电费为800元;每天需投加水处理剂1500元;如果一个处理厂有6个员工,每天需工资600元,这样一天就需要2900元。如果一天处理2000吨水,则吨水的处理成本为1.45元。如果工厂的投资金额较大,那么吨水的处理成本可能高达2元。对于不少以农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生产的乡镇而言,每天花费4000元处理污水岂不是很大的负担?而如果乡镇的污水处理工程都这么搞,那就只能造假了,很有可能是骗取上级政府第一次投资后,做一个半吊子的烂尾工程,或工程做好了却没有正常运行。现实中这种情况在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并不少见。

        如果要实事求是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因地制宜地设定当地的废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就是用较小的经济代价,来最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工程报价设定在上述报价的四分之一即可(即吨水投资1000元),且运行成本也应控制在现有运行成本的四分之一(即吨水处理成本0.5元)。也许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个别指标达不到我国严格的排放标准,却可以经济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60%以上,更重要的是经济上能保证它持续运行。虽然高标准的设计要求能达到最高标准,但没有经济支持就不能稳定正常运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也看过几个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包括一些大学城的污水处理厂,他们就采用简单的一级处理工艺,按照我国现在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这些污水处理厂肯定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但它们都能正常运行。从降低污染负荷的角度来看,污水处理脱除60%的主要污染物,是容易且相对便宜的;脱除率从60%提高到90%,这个提高脱除30%的代价,要比之前脱除60%的代价还要大;若希望脱除率从90%提高到99%,有时这个追加的9%的代价,是最初60%的许多倍。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环境敏感地区,可以采用高标准严要求,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设定相应的标准,以提高污水处理率、降低总体污染负荷为主要目标。

        一些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制定,显然也没有做到实事求是、进行充分地调查分析研究。比如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对苯胺的要求是“不得检出”,按照分析方法给出的苯胺检出限是0.03mg/L,这就意味着印染废水经处理后,废水中的苯胺浓度必须低于0.03mg/L,才能达到排放标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规模化的处理方法,能稳定地将废水中的苯胺降到0.03mg/L这个标准。国内不少印染厂家与研究单位,对如何使废水中苯胺经处理达标排放进行研究,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并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只能要么关闭大量的印染企业,要么逼迫环境监测单位或相关印染企业造假。后续的副作用可能还包括让企业觉得,认真处理与不处理,都不能完全达标,企业就不必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上,而是放在如何走关系上,这将使环境监测与环境督察单位的权力寻租空间加大,也容易产生更多“小官巨贪”的腐败分子。

        要解决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必须脚踏实地,充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确定治理污染和改进环境的方案。我国人口密度大,环境污染负荷较高,为保证环境质量,适当提高环保标准是必须的,但一味追求“高大上”,不切实际地提高环保排放标准,只会适得其反。脱离了实事求是,只能用造假来满足“长官意志”,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大众日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汉阴投资165万编制垃圾污水处理专项规划
  • 治理环境污染要因地制宜
  • 金乡住建局大力推进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
  • 景德镇市政府与无锡市截污管网工程签约仪式举行
  • 莱阳市正式启动蚬河城区段污水治理工程
  • 《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建政府考核制度 防水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