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安徽全面推进利用湿地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5-3-9 14:20:39
  •     记者今天获悉,为提高安徽省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安徽省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将在全省全面推进利用自然生态的湿地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按照省政府的决定,安徽省淮河、巢湖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但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封闭的河道、湖泊,由于河流自净能力低,水体流动差,导致城市水环境质量下降,难以满足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水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据介绍,该《导则》不仅明确了“全面论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美观实用,先湿地技术、后工程措施”的处理原则,更系统地提出了采取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和湿地辅助技术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的措施和标准。该《导则》的试行将对各地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改善封闭河道、湖泊及城市自然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又积极引导各地多利用自然生态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水质。

        此外,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4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安徽省目前污水厂运行负荷率为96.66%,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已投入运行的11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处理501.29万吨污水。为了提高安徽省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改善水环境质量,安徽省未来将用湿地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

        据介绍,近年来,安徽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对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监督检查,有效地提高了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 2014年,全省有35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其中16座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4.5万吨;新建污水配套管网2431公里,完成11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全省有11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01.29万吨,2014年共处理污水17.29亿吨。与2013年相比,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总量分别增长5.27%和7.7%。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和良好运行,大大减少了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据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安徽省还将继续组织实施好城镇污水处理及可再生利用设施规划,抓好在建项目、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和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和相关设施的处理能力。(安徽财经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安徽全面推进利用湿地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
  • 安徽2020年前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体系
  • 德州市实施“净水行动” 确保水环境稳定达标
  • “水十条”已获中央政治局通过 不久将对外发布
  • 高标准严要求就是环保新常态
  • 感染住院中三成由抗生素引起 八成抗生素进入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