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昌平区将新建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控制水污染问题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3-12-14 10:53:03
  •     根据昌平区污水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和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项目打捆运作的投资思路,为加快推进昌平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昌平区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站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BOT 特许经营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全区20个镇、街(道)中有12个镇已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有3个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建,有5个镇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此次打捆运营将采取“6+4”模式,其中流村镇、小汤山镇、南口镇、十三陵镇长陵和定陵、延寿镇下庄5个镇6座新建污水处理厂,采取BOT特许经营建设模式。 同时,马池口镇、百善镇、阳坊镇及十三陵镇胡庄污水处理厂4座已建或在建污水厂,采取委托运营模式。

        通过此次打捆运作,将这5个镇中心区的污水进行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到十二五末,新城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0%的目标。

        昌平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采取BOT模式经营模式,昌平还将出台配套的相关政策,如市和区县配“网”,根据需要支持镇乡建设污水管网或随路实施一部分污水管网;由区县和所属镇自行决定污水处理费分担比例,确保专业公司稳定运营。

        据悉,纳入本次打捆BOT项目的小汤山镇污水处理厂规模最大,设计规模7万立方米/天。它承担着崔村镇、兴寿镇中心区、兴寿镇工业区及六环路以北小汤山北部地区的污水处理任务。目前已经完成规划选址方案。

        十三陵镇、南口镇、延寿镇、流村镇涉及中心区和三个景区的污水处理,规模都不大,但都能解决现状污水直排的问题。

        昌平区水务局负责人表示,通过镇级污水厂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污水收集系统和集中处理设施,对解决现状污水直排、污水明渠排放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措施。(昌平电子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昌平区将新建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控制水污染问题
  • 盘县柏果污水处理厂进入调试运行阶段 日处理污水3500吨
  • 石狮市首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站正式投入运行 规模100吨/日
  • 山东威海市初村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进行一级A提标改造工程
  • 思南县塘头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取得圆满成功 规模2000吨/日
  • 黑龙江省预计年底前可实现每个县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