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北京市2015年年底前将新建日处理规模158万m3再生水设施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3-8-27 9:21:03
  •   北京共有41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纳污吐新”,处理这座城市中排出的大量污水。污水通过城市下水道进入遍布全市的污水处理厂,10多个小时后,“乌龙”就能变成“清泉”,再流回河道和绿地。

      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41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即便如此,由于污水处理厂无法跟上人口急速发展,本市仍有大量污水无法得到“清洗”,从而直接排入河道。为此,新建和升级污水处理厂成为《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重头戏”。

      三年行动方案计划,未来三年,全市将新建47座再生水厂,升级改造20座污水处理厂。2015年年底前,本市将新建日处理规模158万立方米的再生水设施,将8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届时,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98%,四环路以内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按照三年行动方案,吴家村、北小河、卢沟桥等5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现已完成,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今年9月底完成,再生水日生产供应能力达到104万立方米;高碑店、小红门两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加快进行;北苑二期、郑王坟等新建再生水设施项目在抓紧进行。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市日均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生产供应能力将超过400万立方米。

      【数字】

      全市年污水处理量从2000年的3.7亿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12.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由40%提高到83%,年削减COD(化学需氧量)50万吨、氨氮6万吨,年污泥无害化处理量45万吨;再生水利用量从无到有,2012年达到7.5亿立方米,已占水资源利用总量的20%,累计利用量已达38亿立方米,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污水厂建设进度挂墙公示

      昨天,在市水务局的一间会议室内,记者看到,污水和再生水三年行动方案中要新建和改造的污水处理厂任务都张贴在墙上,每项新任务后都有一个任务进度表格,每完成一项,就会有工作人员用蓝色水笔将一格涂满,所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一目了然。

      三年行动方案将完成83项任务,今年计划完成18项,其中,中心城区8项、新城5项、乡镇5项(见表)。与此同时,本市采取临时治污工程,在河道干支流重点排污口建设17处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在城乡结合部重点村庄和小区建设42处污水处理设施,对入河污水进行简易处理。

      【任务表】

      中心城区8项

      完成清河北岸截污干线、东小口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清河、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东坝、垡头、五里坨污水处理厂、丰台河西再生水厂等项目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万立方米/日;新建改造污水管线86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线35公里。

      新城5项

      完成房山城关、大兴黄村、平谷洳河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和通州河东、昌平百善再生水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线182公里,再生水管线69公里。

      乡镇5项

      完成房山琉璃河、韩村河、平谷马坊镇、马昌营、东高村再生水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线51公里。

      污水处理厂将加盖“隔臭”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不让新建污水厂臭味扰民,污水处理厂将逐步在处理池上加装盖子隔臭。

      在清河再生水厂,三期工程主要负责人马云飞直夸现在水厂的环境好得多,随着技术进步,一些有条件的池子加了盖儿,减少了臭味散发,同时除臭技术也更先进了。“以前是物理除臭,用过滤的方式,现在是紫外线除臭,效果更好”。

      在水厂的格栅间外,有一个低矮的小屋,上面挂着的牌子写着“除臭池”,除臭池连接着几根三四十公分粗的管子,马云飞说,因为格栅间是整个厂的臭味“重灾区”,这些管子都是用来收集臭气的,然后汇总到除臭池里统一“消灭”。

      处理厂升级追赶人口增长

      经过这几年的技术升级、水厂扩建,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生产能力都在大幅度提高,但清河再生水厂厂长鲍海鹏表示,扩建速度仍赶不上污水量的增长速度。小区太密集、人口太多、污水量太大是目前最主要的压力。

      鲍海鹏举了一个特殊时期人口锐减的反例——每年春节那几天,清河再生水厂这个有55万吨处理规模的厂子,每天只要处理30万吨的污水。但像今年夏季,供水高峰时,北京城区自来水的日供水量在280多乃至290多万吨。“用水多,意味着排出来的污水就多,而实际污水排放量还要大于自来水的供水量,但每天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只有267万吨,也就是说,每天有大量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只能直接入河。”

      鲍海鹏说,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也在飞速增长,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升级,总体上是在追赶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

      【一座污水处理厂的变迁】

      清河再生水厂日产中水55万吨

      全部污水处理为再生水 全市尚属首例

      从今年开始,清河再生水厂处理的全部污水都将变成再生水,对污水实现全利用,这在全市尚属首例。清河再生水厂位于海淀区清河镇,是国内供水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再生水厂,日处理规模55万立方米。

      ●时间:2002年

      日处理20万吨已能满足需要

      张亚新是清河再生水厂的老员工了,2002年建厂时,他就进厂当了运行班班长。当时水厂只能实现污水处理的功能,不能生产再生水,所以叫清河污水处理厂。当时,水厂一期工程日处理20万吨的规模已能满足十余年前的城市需要。

      上班12小时,张亚新有8到10个小时是在车间和污水处理池上转。只有一个念头,要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无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一天20万吨的污水就将“长驱直入”排进河湖。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全是脏臭不堪的劣五类水。

      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的产生量激增,水厂规模跟不上了。2004年12月,水厂二期工程建成通水,日处理能力再增20万吨。

      ●时间:2004年

      每天处理40万吨污水 8万吨为再生水

      李亚明到水厂的时间比张亚新晚,他接过张亚新的班,也当过运行班班长。水厂二期工程通水后,日处理能力达到40万吨,但仅仅一两个月后,污水的产生量再次超过处理能力。除了量的剧增,李亚明还发现,污水厂格栅间里拦截下来的垃圾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量越来越大。

      污染容易治理难。污水进厂后,先经过格栅间过滤固体垃圾,进行预处理,然后沉淀里面的砂颗粒,再经过几个池子的生化反应,让池子里培养着的微生物吃掉有害物质。经过几道生化处理以及沉淀后,污水恢复了本来面目,变得清澈。但这些水,只是从没达到排放标准变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而已,可以排入河道了,但还不能再利用。

      2006年起,清河再生水厂引进膜处理技术开始生产再生水。经过膜过滤后,细菌、病毒、大分子污染物会被过滤掉,再用臭氧脱色,让略带黄色的水变清,同时加氯消毒。几番“修炼”之后,这些水都升了级,达到四类水标准,可用于绿化、洗车等市政杂用。

      起初,清河再生水厂的再生水生产规模是8万吨,也就是说,每天处理的40万吨污水只有8万吨可升级为再生水,剩下的32万吨仍只是达到排污标准后流入河流。

      ●时间:2013年

      55万吨污水全部变再生水 高价中水低价卖

      2012年三期工程竣工时,已减去过去先处理污水再升级为再生水的繁琐步骤,对污水的处理一步到位,污水流进来走了一圈之后,出去就直接是达标的再生水,可以通过管线流进中水厂进行再分配。

      三期在处理过程中使用了特殊的“膜”,污水不用经过沉淀池二次沉淀就直接进入膜过滤环节,没有了沉淀池,可以省下不少地儿,另外,经过这种“膜”产出的水直接可达到四类水标准,比一般的再生水品质更高。

      从2010年起,水厂开始建设具32万吨处理规模的再生水生产车间。这个车间今年5月建成通水,走进车间,黑色的管道连接着一排排白色卷筒,这一排排白色卷筒里包的就是“膜”,处理出来的水比一般的河湖景观用水品质更好,部分指标已达地表四类水标准。

      目前,清河再生水厂每天处理的55万吨污水全部变成再生水,这在全市尚属首例。但这种高效处理方式背后,付出的是高额成本。再生水生产车间的膜,成本是一个亿左右,而且使用寿命只有五年,也就是说,仅这个32万吨的处理车间,花在“膜”一项的费用,就有2000万。算下来现在生产一吨再生水的成本要好几块钱,但卖出去的再生水水价只有一块钱。(北京晨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相关推荐
  • 北京市2015年年底前将新建日处理规模158万m3再生水设施
  • 甘肃省政府督查组来定西督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情况
  • 环巢湖流域今年计划建34个污水处理厂 明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行
  • 珙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220万元
  • 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将于12月底开建 2015年6月底建成通水
  • 六安市城北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设备技术联络会近日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