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将继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年内完成7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
“节能减排要共同负责,从开始就要把关,再也不能总是引进耗能耗水耗电的项目。”日前,惠州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汝求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并重。市环保局局长王细波作了工作报告,惠阳区、博罗县和仲恺高新区作了发言。
节能减排需不断强化
李汝求在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确实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心。“‘十一五’时期是惠州市发展的重点时期,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最好的时期,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做到这点是不简单的,在2007年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环保目标已经全部实现。”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惠州新扩建污水处理厂24座,新增处理能力72.65万吨/日,到去年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0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6.43%.
除了工程减排以及结构减排,“十一五”期间环保部门还加强了对污水处理厂、工业治理设施、火电厂脱硫设施等重点减排项目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减排效益。“市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已建成,到目前为止已有83家企业安装了污染源因子在线监控,121家企业安装了视频监控,并与环保部门联网,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现代化环境监控网络。”王细波说。
李汝求指出,节能减排要共同负责,从开始就要把关,总是引进耗能耗水耗电的项目就是给节能减排以及环保部门增加压力,这种现象再也不能出现。
据初步核算,“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减排COD1.51万吨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增量控制在2.31万吨以内。惠州在GDP年均增长15.4%的同时,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优良。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100%;东江干流惠州段水质符合国家II类水质标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14个主要湖库水质保持稳定。2007年至2009年,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惠州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
年内完成7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今年年底前,惠州将迎来环保模范城市复检,根据考核要求,必须要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这一刚性指标。”王细波说,有关单位必须要在今年年底前完善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现渗滤液深度处理并达标排放。
上个月,惠州市全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环保部门联合经信部门重点开展了重金属污染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和省环保厅公布的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根据工程进度,年底前将完成75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除此之外,污水处理设施也将继续建设。据了解,除了建成本应在去年底完工的惠东多祝、稔山、博罗杨村、福田、园洲二期等13座污水处理厂外,今年还要完成惠城马安、惠阳良井、平潭、镇隆和惠东白花等污水处理厂。同时在其他地广人稀、污水产生量不大、经济欠发达且暂不适宜建设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乡镇推广污水生态处理工艺。
“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十二五’期间,惠州社会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大幅增加。经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惠州COD排放增量约为2万吨,氨氮约为0.2万吨,二氧化硫约为3万吨,氮氧化物约为4万吨,在消化如此巨大增量的同时,还要持续削减存量,任务十分艰巨。”王细波说,根据新政策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工业项目总量指标必须从工业治理减排量中获取,以老项目减排量换取新项目总量指标,“否则新建工业项目将无法上马。”
王细波说,要完成“十二五”期间的环保任务,必须要推进一批工业企业升级改造,实现深度处理,减少排放量,同时,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每年要淘汰10%以上的重污染企业,淡水河流域、潼湖流域要达到15%以上。“通过实现工业领域减排量最大化,保障新型工业项目的总量指标需求。”王细波说。(南方日报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相关推荐
- 惠州将继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年内完成7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 黄石市拟建设河西污水处理厂 工程计划总投资15852万元
- 东源县"十二五"期间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计划兴建27个环保工程
- 花都区计划用3至5年时间使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5万吨/天
- 上杭县蛟洋新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 托克托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方案通过专家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