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污水处理厂今年竣工
-
位于北线公路一侧的江源区宏远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大华分厂自投产以来一直是红红火火、发展势头强劲。但该厂高大的烟囱直指云天、浓烟滚滚,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江源城市的外在形象。去年,该厂新上1台煤气发生炉,年可节约用煤12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4吨,除尘率达99%。
―――龙盛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安装2台布袋除尘器、1台水幕湿法除尘器,脱硫率70%,年耗燃煤24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8吨。
―――天禹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年节约用煤288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41吨。
―――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计划于今年竣工。目前已完成进场道路2000米、铺设污水管网4.2千米、雨水管网3.6千米。该工程项目投产后可处理江源城区7.27万人口的生活污水,预计可实现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1354.15吨。这一项项工程减排项目逐步产生效益,突显江源区环保建设的巨大成果。
去年以来,江源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环境保护纳入到政府工作重要日程。区政府召开环保目标专项会议,研究讨论安排目标实施的具体措施。区人大、区政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环保执法检查,从而为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提供了组织领导保证。各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为环保目标第一责任人,加强小城镇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和生态村创建等,强化辖区环境管理。区政府将环保目标各项指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各责任单位将目标责任制纳入工作日程。环保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全力保障实施。
加强城区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对区域内工业企业的烟尘排放和小洗浴锅炉、居民区采暖锅炉、临街商亭原煤散烧等进行严格监督管理,有效降低了烟尘的排放浓度,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部控制在规定标准以内。加大对河水断面的保护力度和监测频次,确保地表水质量,浑江源头大阳岔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符合国家一类水体标准。加大对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力度,辖区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在各时期均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
加强环境监管,切实增强环境执法能力。对重点行业企业依法进行限期治理,加强监管,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等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坚决予以取缔。对33户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检查256次、897人次。建设项目审批严格遵守“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去年审批建设项目97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全面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管理,水源保护区内应取缔的排污口全部予以取缔。认真处理环境信访案件,去年受理环境信访案件69件,均做到早调查、细分析、快解决、求实效,将纠纷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实施总量控制,全力推进污染物减排。以科学预算、合理分配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方式抓污染减排。在抓好工程减排的同时抓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去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6092.7吨以内,应当实现削减能力329.04吨,实际完成削减能力339.61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3862.4吨以内,应当实现削减能力85.1吨,实际完成削减能力86.19吨。
实施环保工程项目,全面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随着东晟水泥有限公司窑尾环保改造工程、北华水泥厂在线监测安装项目、松树矿井下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天禹水泥有限公司3号线环保设施改造工程和清洁生产项目、砟子镇育林新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创建工作、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先后完成和陆续启动,环境污染逐步得到治理,保护了生态环境。来源:长白山日报 作者:于秀成
相关推荐
- 江源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污水处理厂今年竣工
- 大亚湾61家工业污染源和2家污水厂将进行污染普查
- 南昌城污水处理费下月起或每吨涨3毛 全省统一标准
- 滇池治理投资累计66.5亿 今年实现污水不进滇池
- 成都今年建成10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年底前投入使用
- 南京:今年建成3个污水收集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