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宜兴引进无动力、微动力两项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09-10-15 10:17:58
  •     近邻太湖西岸的宜兴莫家桥、湾浜和蓑衣桥三个地处偏僻的自然村,不仅环境整洁,而且出现了人工生态湿地,乡村变美了。宜兴通过与一些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了无动力、微动力两项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掀起了一场农村生态环境“革命”。

        据专家介绍,这两项新技术的原理大致相同:将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接入厌氧发酵池,经过沉淀和生物处理,分解吸收水中的大部分氮、磷等有机物,再经人工生态湿地层层过滤,流出的水便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这些污水处理工程以自然村组为单位建造,占地面积小,设施入地,工艺简单,效果较好。而且,宜兴在引进这些工程技术的同时,独创了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即将厌氧发酵池处理后的含氮磷的水,让湿地里的荷花、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吸附。在工程建设中,当地政府还强调尊重自然地形,把农村死河浜和废弃池塘清理改造成厌氧发酵池或人工生态湿地,从而使乡村昔日的一条条“龙须沟”变成了生态景观。地处宜兴西北边陲的杨巷镇金紫村把一只蓄水量达2600多方的废水塘改造后,池边栽上垂柳,湿地里种上美人蕉,不仅处理了近百农户的生活污水,而且把村庄打扮得格外美丽。

        目前,宜兴在沿太湖区域和重点入湖河道两侧,已建造了60多个人工生态湿地。江南晚报

  • 相关推荐
  • 宜兴引进无动力、微动力两项生活污水处理新技术
  • 浙江义乌:佛堂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试运行
  • 湖南怀化新晃污水处理厂建成通水 进入调试阶段
  • 北控中标深圳横岭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
  • 惠州惠阳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进水试运行
  • 滦南县污水处理厂年底投入使用 总投资10918.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