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河源市工业园两年来未发现违法排污企业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09-1-15 12:12:00
  •   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河源实现了三个转变:“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求多项目”向“求好项目”转变。

      河源市位于粤北山区。到这里采访承接产业转移,有两条消息令记者感到新奇:

      一条是农业的“产业转移”。深圳把农业“转移”到河源来了。这几年来,深圳农业企业有32家到河源来投资,其中有4家被认定为河源市的农业龙头企业。

      另一条是关于污水处理厂的新闻。目前有一个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即将投入使用,还有11个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在一个人口340万、工业还不太发达的地级市,如此密集地建设污水处理厂,我们听说的也不多。

      “环境保护是发展的生命线,”河源市市长刘小华对记者说,“环境保护是产业转移园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在产业转移中,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河源的绿水青山。”

      以农业为主的河源1998年才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2005年,广东省提出山区与珠三角联手推进产业转移,河源开始把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到2008年10月,河源分别与中山、深圳等地规划建设了4个产业转移园。2007年,这4个园区完成工业产值307.5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

      工业发展了,河源的环境没有遭到破坏。2007年全国5个“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河源是其中之一,全市江河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一到二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水平。

      河源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如何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呢?“关键是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坚持了自己的优势。”刘小华说,河源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深圳的农业企业为什么来河源投资?因为这里环境好;河源为什么集中建设那么多污水处理厂?因为要保护环境。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河源市牢牢立足自身优势,带来了地区经济发展,也留住了绿水青山。

      在产业转移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始终是重要的一部分。河源提出要把好“三关”:一是严把项目引进关。对引进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格做到“四个一律”,即新引进的企业一律进园区,环评未通过的企业一律不引进,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一律不引进,引进来的项目环保不达标的一律要整治达标。二是严把污染处理关。对已引进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三是严把环保执法关。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执法检查,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当地的同志告诉我们,两年来,全市工业园未发现违法排污企业。

      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河源实现了三个转变:“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求多项目”向“求好项目”转变。河源着重引进有较强带动能力、有高科技含量的大企业、大项目,促进相同或相近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如今,手机产业已经成为河源产业转移中形成的一个大产业。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已经引进手机及配件生产企业256家,2007年手机产量达到650万部,产值超过这个产业转移园总产值的一半。

      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使河源的工业发展走上了良性道路,而且引来了新的投资者。农夫山泉就是找上门来的一个企业。农夫山泉万绿湖分公司厂长李德红告诉我们,2002年当地的一位政协委员把万绿湖的照片资料寄给农夫山泉的总裁时,总裁被图片所吸引派人前来考察。很快农夫山泉就签约投资办厂。2007年,农夫山泉万绿湖公司年产值达到1.8亿元,李德红说:“企业能到河源来,能有这样的经营业绩,主要是因为河源的水源好,河源的环境好。”中国经济网

  • 相关推荐
  • 河源市工业园两年来未发现违法排污企业
  • 中山拟建设市政污水厂污泥处理区
  • 北运河水系污水处理向资源化转变
  • 2009年天津计划完成14座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
  • 涿州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
  • 贵州凯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污水处理费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