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概述
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具有较高含量的有机物,且存在较多难以降解的物质和悬浮物,水量水质呈现出显著的变化波动,通常含有各类生物毒性物质。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衍生的胺类化合物也存在较大毒性。
2、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预处理技术
2.1 絮凝法
絮凝法是对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技术,絮凝剂的选取在该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絮凝剂主要对蛋白质以及各类动物胶实施有效絮凝,以确保中间体废水预处理的良好效果。该法是将一定比例的絮凝剂投入中间体废水中,使具有亲油性的絮状物在废水中生成,并对微小油滴进行吸附,然后借助沉降法或者气浮法去除油分等污染物。
2.2 吸附法
吸附法是指将各类吸附剂投入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中,将中间体废水中的微量污染物有效脱除。活性炭吸附法是常用的吸附法,主要对引力及化学作用进行充分利用,对水体表面存在的各类黏着物进行有效吸附,实现污染物与水质的分离,实现水质的净化。采用吸附法对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预处理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吸附法对相关材料的选取成本相对较高,且应用范围相对狭窄,只能对常规有机物进行使用,大幅降低了对水体的实际吸附效果。总体而言,采用吸附法对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预处理,所需设备投资相对较少,且具有良好的预处理效果,对小规模的中间体废水预处理较为适用。但吸附法相应的吸附容量较为有限,且吸附剂再生及后处理极易引发二次污染。
2.3 膜分离法
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涉及强行酸碱以及各类有机溶剂,呈现出较强的腐蚀性。且常规方法难以实现对中间体废水的有效分离,因此,可采用膜分离法对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预处理。膜分离法是指对特殊薄膜进行利用,实现对中间体废水所含各类成分的选择性透过。常用的膜分离法主要包括渗析、电渗析、超滤以及液膜技术等。例如,超滤法能去除60%~90%的COD;碳膜能实现水与染料的良好分离;纳滤膜能实现对中间体废水中所含的染料及各类有机物的有效截留等。在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预处理中,对膜技术进行采用,能实现自动化处理,且能耗较低,具有较强独立性的膜屏障能确保污染物实现物理分离。同时,膜分离法所需设备占地较少,且相对紧凑。
2.4 氧化法
氧化法在中间体废水预处理中也得到了渐趋频繁的应用。常用的氧化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催化剂氧化法。
该法是借助催化剂有效吸附中间体废水中的污染物,并加速高级氧化物的氧化。
②光氧化法。
该法是有效结合紫外线以及氧化剂,对中间体废水中的有机物实施有效分解,并降解各类化学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并实现污染物降解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③臭氧氧化法。
该法主要采用臭氧作为氧化剂对中间体废水进行处理,促进含氧量的增加。
2.5 生物降解处理法
该法主要对微生物进行利用,实现对中间体废水所含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分解,实现有机物的无毒转化。微生物降解处理法具有成熟的工艺,且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在中间体废水二级处理中应用广泛。该法主要借助微生物相应的凝聚、吸附以及氧化分解等作用实现对中间体废水中所含有机物的有效降解。通常,采用曝气法对中间体废水进行预处理。在中间体废水处理中,微生物对氧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程度,据此,可将生物降解处理法细分为好氧生物降解处理法、厌氧生物降解处理法以及间氧生物降解处理法三种。对微生物进行利用,要深入考察中间体废水实际情况,避免对微生物的盲目使用,并加强与脱色降解机制的有效结合,促进能源消耗的尽量降低。生物降解处理法对氧化环境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要实现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对pH值进行科学确定,避免pH值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要加强实时监控,有效保障生物菌体具备正常氧化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的肆意排放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和水体环境,并威胁人类饮水安全。因此,要通过絮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氧化法以及生物降解处理法等技术,加强对苯胺类染料中间体废水的预处理,有效减少水体污染,有效保障供水安全。(来源:浙江洪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