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生产废水的特点在于污染物浓度高,含有有毒物质甲酸,有浓烈刺激性酸味及腐蚀性。甘肃某企业主产的聚甲酸基纤维(纺丝),其生产废水主要是甲酸,针对该物质的基本性质及特征,采用铁炭微电解工艺进行甲酸的去除,确保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
1、废水水质
该企业自产废水量为1686m3/d。废水成分主要为甲酸,占93%以上,根据企业自检及多次取样的检测结果,废水水质见表1。
2、废水处理工艺
2.1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1。
将纺丝废水通过加压泵打入铁炭微电解柱,同时调节微电解柱内的铁炭比为1∶1.2;在催化微电解作用下,将二价铁离子转化为三价铁离子;再通过加碱曝气,使曝气池中纺丝废水与碱饱和溶液的体积比为1∶1,使有机物与三价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的高聚物,生成絮体沉淀;之后通过沉淀池分离出沉淀物,使得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
2.2 主要构筑物与设备
①药剂投加方式
药剂投加采用液体投加方式将配制成3%的碱饱和溶液,通过曝气池中的斜管,靠重力进入纺丝废水中。
②铁炭微电解柱
铁炭微电解柱选用圆柱形结构,依据中试规模确定基本尺寸,设计体积V=2000m3,底面直径为35.6m,反应器高度为2m,内置1~3mm粒径铁屑及2~3mm粒径焦炭,装填高度1.5m,反应停留时间(RRT)为20~30min。
③加碱曝气池
本工艺中加碱曝气池采用盘式扩散器,曝气头采用陶瓷刚玉膜,单个曝气量10~15m3/h。设计容积V=2000m3,底面面积为749.06m2,反应器高度为2.67m。空气经曝气管进入池内,气体从池底流向池顶;碱液经斜管从池顶流入池内,曝气时间10~20min。
④沉淀池
本工艺中沉淀池采用重力沉降分离方式。设计容积V=2500m3,底面面积为856.2m2,反应器高度为2.92m。内部设置错流式组合波纹板和三相分离器。汽水混合液从曝气池进入沉淀池中,因重力作用,液体的实际流速较慢,而气体的实际流速较快,从而使气体脱离液体,二者的流速差均为0.3m/s。絮体沉淀物经沉降室沉降后去除,沉降时间为15~20min。
3、工艺调试与效果
3.1 工艺调试
该套工艺主要调试部分为铁炭微电解柱。为了使反应高效、快速进行,经计算,电解柱内的铁炭比为1∶1.8为最宜,铁屑最佳粒径为1~3mm及焦炭最佳粒径为2~3mm。同时,铁炭微电解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以保证有足够的新生态氢离子,并防止填料板结,但是,酸性强,耗酸、耗碱量都大,铁的消耗量也大,沉淀物也多。从经济性能考虑,进水pH值的适宜范围为3.0~3.4。曝气池内,为使碱液、废水和气体能够充分混合并反应生成絮状沉淀,需使流体呈湍流状态。并加碱调pH值至7.2,曝气时间控制在10~20min。
3.2 运行效果
本工艺自投入实际运行三个月以来,经过了多次水质监测,出水水质一直稳定达标,具体监测数据如表2所示。
3.3 技术经济分析
该工程总投资为109.9万元。该工程实际日常运行成本主要为电费、铁屑费和药剂费。实际处理水量为1686m3/d,铁屑费用为0.51元/m3,药剂费为0.38元/m3,电费为0.36元/m3,垃圾处置费为0.06元/m3,总计水处理费用为1.31元/m3。
4、结论
(1)采用铁炭微电解工艺处理纺丝生产废水,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
(2)工艺中将有机物甲酸转化为絮状沉淀物是核心环节,所以保证曝气池内足够的反应时间是关键。经过多次试验结果得出加碱曝气反应停留时间(RRT)10~20min最适宜。
(3)该工艺设备紧凑、占地少,且仪器操作简单,日常运行成本为1.31元/m3。根据王晓兵、胡国强等实验资料表明,萃取法氧化甲酸的经济与技术性能尚不理想,药剂费过高,反应pH值控制范围较苛刻。相比之下,采用铁炭微电解法法,可提高反应效率22%,节省运行成本约11.9%,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第十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