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填料增强污水处理效能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投加填料不仅可以增加系统生物量、提高脱氮能力,而且可以提升系统的抗冲击负荷性能。目前常见的生物水处理填料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玄武岩纤维(basaltfiber,BF)是一种无机的新型高技术纤维,是以纯天然火山岩为原材料,在1450~1500℃熔融后,通过铂铑合金拉丝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其密度为2.6~3.05g/cm3,主要化学成分为高含量SiO2、Al2O3、Fe2O3、TiO2、Na2O(其中w(SiO2)为44%~52%,w(Al2O3)为12%~18%,w(FeO)和w(Fe2O3)为9%~14%),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军工、环保、建筑等诸多领域。与其他填料相比,BF填料除了具有比表面积大、耐久性强、抗水力冲击负荷大、耐腐蚀等特点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和吸附性能,能很快地将悬浮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在填料表面。
BF填料通过吸附与富集作用将微生物固定在纤维表面,形成直径10cm以上的球状污泥絮凝体,称为“生物巢”,包裹着高密度生物量。张倩等通过将BF填料引入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处理生活污水,出水COD、NH+4-N、TN去除率分别达到83.2%、89.9%、86.8%;戚永洁等利用BF填料处理印染废水,在HRT为15h时,COD、NH+4-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67.26%、51.02%和72.11%。上述结论说明,BF填料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碳的潜能。但是尚未发现BF填料应用于A/O工艺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在A/O工艺缺氧池和好氧池加入BF填料,考察玄武岩纤维填料对A/O工艺的强化效果,为后续BF填料应用于污废水处理工艺提供支撑。
1、实验部分
1.1 实验装置
强化A/O工艺实验装置由透明有机亚克力玻璃制成,如图1所示,在缺氧池(长×宽×高=0.6m×0.4m×1.0m,有效容积200L)和好氧池(长×宽×高=1.0m×0.6m×1.0m,有效容积550L)分别加入伞状BF填料。每束伞状BF填料重15g,长15cm,每4束BF填料通过钛丝绞缠固定成一串悬挂于反应器内,其中缺氧池和好氧池分别悬挂4串和15串BF填料,每束BF填料垂直方向间距为14cm,水平方向间距为20cm,缺氧池和好氧池填充率约为10.0%和32.0%。实验另设不加BF填料的A/O工艺作为对照实验,A/O工艺装置所用材料及体积与强化A/O工艺装置相同。
1.2 实验用水及分析方法
从加入BF填料到形成稳定生物巢的过程称为生物巢培养阶段。由于实际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且波动较大,为了快速培养生物巢以及研究生物巢强化A/O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实验采用模拟生活污水。模拟生活污水的水质如表1所示。
实验对出水中COD、NH+4-N、TN以及SS等参数进行测定,方法如表2所示。
1.3 实验方法
实验污泥取自镇江市某污水处理厂回流污泥,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培养生物巢,按m(C)∶m(N)∶m(P)=100∶5∶1配制ρ(COD)为500mg/L营养液,所用药品有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等。生物巢培养时期运行参数为:HRT为15h(缺氧池4h,好氧池11h),缺氧池ρ(DO)为0.1~0.2mg/L,好氧池ρ(DO)为3.0~4.0mg/L,好氧池pH控制在7.3~7.7,温度为22~26℃,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污泥回流比为90%。连续培养20d后,BF填料形成了稳定形态的球状生物巢,且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视为生物巢培养成功,开始进行阶段性实验。
第1阶段实验:以表1中模拟生活污水为原水,考察强化A/O工艺和常规A/O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阶段2组反应器所用的模拟生活污水药品和运行参数同生物巢培养时期。
第2阶段实验:为了探究强化A/O工艺抗冲击负荷的性能,该阶段提高进水COD负荷,并与A/O工艺对比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污泥减量效果。该阶段2组反应器采用相同的进水条件,所用废水水质指标ρ(COD)为1230~1872mg/L,ρ(NH+4-N)为50~65.3mg/L,ρ(TN)为55.2~68.2mg/L,ρ(TP)为10.5~13.7mg/L。通过监测该阶段实验的进、出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与反应器内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沉降比及生物相,及时对反应器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
污泥总量测定:在不影响生物巢结构的前提下,将2组实验反应器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均匀后平均分到2组反应器装置内。混合后两系统内悬浮液污泥总量相同,为2.7kg。
生物巢生物量测定:从反应器内取出1串BF填料(4束)浸入1mol/LNaOH溶液中,水浴加热至80℃保持30min后进行超声(100W,30min)处理,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再经过滤、烘干、称重得到1串BF填料的生物量。单个生物巢生物量=每串BF填料生物量/每串BF填料的束数。
微生物在高负荷废水条件下生长繁殖速率较快,从而导致了污泥的快速增长。污泥产率系数可直观表示出污泥产量高低,其计算如式(1)所示:
式中:Y为污泥产率系数,kg/kg(以COD计);MLSSstart为每1组实验开始时污泥的总量,kg;MLSSend为实验结束时的污泥总量,kg;CODremoved为每1组实验阶段COD的去除总量,kg。
由于实验过程取出BF填料测生物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故实验只在实验开始前及结束时对生物巢生物量进行测定。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强化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效果分析
图2为强化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可知:进水ρ(COD)为410~574mg/L,A/O工艺出水ρ(COD)为9.8~45.4mg/L,平均为30.3mg/L;强化A/O工艺出水ρ(COD)为8.2~30.9mg/L,平均为19.5mg/L,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和95%。强化A/O工艺使更多的微生物富集在BF填料上,从而提高系统中的微生物含量,镜检发现在生物巢表面附着的污泥絮体中新生菌胶团无色透明,结构紧密,具有较高的活性(图3),极大地提高了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进水COD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增强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但是由于BF填料上生物量较大,低浓度的有机物不能满足反应器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进行代谢活动,使其活性受到影响,因此2组反应器出水COD浓度大致相同。
NH+4-N的去除包括微生物同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主要是依靠硝化细菌进行硝化反应来实现。由图2b可知:进水ρ(NH+4-N)为32~44mg/L,强化A/O工艺出水平均ρ(NH+4-N)为0.59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8%,而常规A/O工艺出水平均ρ(NH+4-N)为2.44mg/L,平均去除率为92%。可以得出:投加BF填料提高了系统对NH+4-N的抗负荷能力,强化A/O工艺好氧池由于加入BF填料,生长周期较长的硝化细菌可以在BF填料上生长,相应地延长了硝化细菌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硝化细菌的数量,因此强化A/O工艺具有高效的NH+4-N去除效果。
由图2c可知:进水ρ(TN)为36~54mg/L,强化A/O工艺出水平均ρ(TN)为4.6mg/L,平均去除率达到86.3%,高于常规A/O工艺出水TN的平均去除率82.3%。这是由于在好氧池中生物巢内部也存在缺氧微环境,同样会进行部分反硝化去除TN,且在缺氧池内加入了BF填料,反硝化细菌可以固定生长在填料上,在相应的微环境生长成为特定的优势菌种,故强化A/O工艺TN去除率较高。
2.2 强化A/O工艺处理高负荷废水效果分析
强化A/O工艺处理高负荷废水效果如图4所示。可知:随着COD负荷缓慢提高,2组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对COD的去除效果2组实验差别不明显。这是由于当COD负荷较高时,系统内微生物大量繁殖,实验后期A/O工艺好氧池内ρ(MLSS)达到6000mg/L左右,大量的微生物提高了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而强化A/O工艺由于加入了BF填料,生物量增加,且镜检发现吸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菌胶团结构紧密,具有强大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因此2组实验对COD均有高效的去除效果。
由图4b可知:进水ρ(NH+4-N)为50~65.3mg/L,前13d,2组工艺出水NH+4-N均比较稳定,强化A/O工艺出水平均ρ(NH+4-N)为4.2mg/L,A/O工艺为10.2mg/L,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和81.8%。从第14天开始,A/O工艺NH+4-N去除率下降明显,平均去除率为77.8%,而强化A/O工艺NH+4-N去除率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在供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进水COD浓度的缓慢增加,COD负荷增大,系统内异养细菌以溶解氧为电子受体,分解大量有机物的同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好氧池ρ(DO)为1.0~2.0mg/L,不利于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第16天,提高A/O工艺好氧池供气量后ρ(DO)为3.0~4.0mg/L,但是NH+4-N去除率仍低于前14d平均去除率,这可能是由于反应器NH+4-N浓度的不断积累导致负荷NH+4-N增大,而此时高曝气量下好氧池内存在较强的剪切作用,导致污泥絮体微细化,絮体粒径较小,SVI达到195g/mL,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较差,部分亚硝化菌和硝化菌随出水外流。实验后期25~30d,常规A/O工艺好氧池内产生大量白色黏稠泡沫,镜检发现菌胶团结构疏松,活性污泥出现膨胀现象,而强化A/O工艺在较高有机负荷下,活性污泥仍保持较好的污染物去除与沉降性能,抗冲击性得到验证。
TN去除效果如图4c所示。可知:TN的变化趋势同NH+4-N一致,强化A/O工艺的TN去除率总体比较平稳,平均去除率达到91.4%,而A/O工艺TN去除率在第13天随着进水COD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NH+4-N去除率受到影响,无法为反硝化提供充足的电子受体,从而导致出水TN浓度上升。后期A/O工艺TN去除率仅为75.6%,远低于强化A/O工艺。
2.3 污泥减量效果
实验分别在4组ρ(COD)依次为1200,1400,1600,1800mg/L条件下稳定运行10d后,计算系统内污泥总量以及COD去除总量,进而得到污泥产率系数,如图5所示。
在第1组实验开始前,测得生物巢生物总量为1.69kg,第5组实验结束时,测得生物巢生物总量为1.70kg,因此可认为整个实验过程中生物巢生物量保持稳定。为了简化计算,图5中的污泥总量不包括生物巢生物量。由图5可知:对于不同COD浓度,强化A/O工艺系统内污泥总量均比A/O工艺少。当提高COD浓度时,A/O工艺系统内污泥总量增加较快,其中,当ρ(COD)从1400mg/L提高到1600mg/L时,污泥总量从10.33kg增加到16.47kg,而强化A/O工艺系统内污泥总量从7.48kg增加到10.77kg,增幅分别为59.4%和43.9%。当ρ(COD)为1600mg/L时,强化A/O工艺系统内污泥总量比A/O工艺污泥减少了34.9%。
由图5还可看出:A/O工艺污泥产率在0.30~0.34kg/kg变化,平均值为0.32kg/kg,而强化A/O工艺系统污泥产率在0.17~0.21kg/kg变化,平均值为0.19kg/kg,污泥产率降低了40.6%。
生物巢能起到污泥减量是由于生物巢内部存在很多孔隙运输底物和溶解氧,底物和溶解氧在从生物巢最外层至最内层过程中不断消耗,从而可以在生物巢内形成多种微环境,适宜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了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镜检发现生物巢内部存在大量钟虫、轮虫、吸管虫、红斑顠体虫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可形成较稳定的“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食物链系统,食物链越长,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消耗就越大。同时,生物巢上死亡的微生物被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消化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
3、结论
1)BF填料可形成“生物巢”球状污泥絮凝体,增加了系统内功能菌种的数量,因此强化A/O工艺对污水中COD、NH+4-N和TN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分别达到95%、98%和86.3%。
2)通过镜检发现附着在BF填料的菌胶团结构紧密,生物量丰富,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性能,处理高负荷废水时,强化A/O工艺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9%和20.9%。
3)“生物巢”内存在丰富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可形成较长的食物链,有利于减少剩余污泥的产生。强化A/O工艺污泥产率为0.19kg/kg,与A/O工艺相比,污泥产率降低了40.6%。(来源: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艾特克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学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