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7.23
公开日期2021.12.07
IPC分类C02F9/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初滤桶。该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通过过滤斗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实现了对污水的处理过滤,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永磁辊转动,永磁辊对污水中的金属物质进行吸附,实现了对污水中金属物质的处理,通过加热管对蒸馏桶内部的污水进行加热,实现了对污水的蒸馏处理,通过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搅拌轴带动搅拌扇叶转动,搅拌扇叶对污水进行搅拌,加快了对污水的蒸馏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初滤桶(2),所述初滤桶(2)外表面的顶部连通有进水口,所述初滤桶(2)内壁的中部设置有集水罩(3),所述初滤桶(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座(4),所述卡座(4)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过滤斗(5),所述初滤桶(2)的正上方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外表面的后侧通过合页与初滤桶(2)外表面的后侧铰接,所述桶盖上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环(6),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处理箱(7),所述处理箱(7)顶部的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9),所述转盘(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转盘(9)下表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永磁辊(11),所述转盘(9)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外侧面的顶部与底部均插接有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4),所述调节板(14)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握把(15),所述固定柱(13)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6),所述连接座(16)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7),所述顶板(17)的内侧面设置有滚珠,所述固定柱(13)的外表面套接有回位弹簧(18),所述处理箱(7)正面的中部设置有箱门(19),所述箱门(19)的正面通过合页与处理箱(7)的正面铰接,所述箱门(19)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合把手,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蒸馏桶(20),所述蒸馏桶(20)下表面的中部连通有排水阀,所述蒸馏桶(20)外表面的顶部连通有药剂添加管,所述蒸馏桶(20)底部的内壁的中部设置有排水罩(21),所述蒸馏桶(20)顶部的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22),所述搅拌轴(2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23),所述搅拌轴(2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扇叶(24),所述蒸馏桶(20)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25),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泵(26),所述第一水泵(26)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吸水管与初滤桶(2)外表面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26)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水管与处理箱(7)左侧面的顶部连通,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水泵(27),所述第二水泵(27)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吸水管与处理箱(7)右侧面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7)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导水管与蒸馏桶(20)外表面的顶部连通,所述处理箱(7)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28),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8)的输出端穿过处理箱(7)的上表面并与转轴(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蒸馏桶(20)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29),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9)的输出端穿过蒸馏桶(20)的上表面并与搅拌轴(22)的顶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斗(5)下表面的外侧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内径与卡座(4)的外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7)顶部的内壁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宽度与限位板(10)的宽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握把(15)的外表面设置有包裹层,包裹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外侧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径与固定柱(13)的外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扇叶(24)的数量为八组,每四组搅拌扇叶(24)对称设置于搅拌轴(22)外表面的左右两侧。
说明书
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是指原料采集与产品加工制造的产业或工程,工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经过手工业、机器工业几个发展阶段,工业是第二产业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两类,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生产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在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时需要用到污水处理设备,但现有技术下的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简单,大多只能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不能对污水进行全面的处理,处理效果较差,不能达到对污水的处理要求。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4952422U中提供的一种循环式污水处理设备,其基本描述为: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循环管,可以将第一次为处理完全的污水进行循环式处理,实现了对污水的循环处理,增强了污水的处理效果;但该实用新型仅通过过滤网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处理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污水进行处理,实用性较低。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了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初滤桶,所述初滤桶外表面的顶部连通有进水口,所述初滤桶内壁的中部设置有集水罩,所述初滤桶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外表面的顶部套接有过滤斗,所述初滤桶的正上方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外表面的后侧通过合页与初滤桶外表面的后侧铰接,所述桶盖上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顶部的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转盘下表面的中部螺纹连接有永磁辊,所述转盘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面的顶部与底部均插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外侧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握把,所述固定柱的内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侧面设置有滚珠,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套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处理箱正面的中部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的正面通过合页与处理箱的正面铰接,所述箱门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合把手,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内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蒸馏桶,所述蒸馏桶下表面的中部连通有排水阀,所述蒸馏桶外表面的顶部连通有药剂添加管,所述蒸馏桶底部的内壁的中部设置有排水罩,所述蒸馏桶顶部的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搅拌轴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扇叶,所述蒸馏桶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吸水管与初滤桶外表面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导水管与处理箱左侧面的顶部连通,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吸水管与处理箱右侧面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导水管与蒸馏桶外表面的顶部连通,所述处理箱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处理箱的上表面并与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蒸馏桶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蒸馏桶的上表面并与搅拌轴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斗下表面的外侧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内径与卡座的外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顶部的内壁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宽度与限位板的宽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调节握把的外表面设置有包裹层,包裹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外侧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径与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搅拌扇叶的数量为八组,每四组搅拌扇叶对称设置于搅拌轴外表面的左右两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通过过滤斗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实现了对污水的处理过滤,通过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永磁辊转动,永磁辊对污水中的金属物质进行吸附,实现了对污水中金属物质的处理,通过加热管对蒸馏桶内部的污水进行加热,实现了对污水的蒸馏处理,通过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旋转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得搅拌轴带动搅拌扇叶转动,搅拌扇叶对污水进行搅拌,加快了对污水的蒸馏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该循环式工业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卡座和过滤斗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过滤斗的快速拆卸与安装,方便了使用者对过滤斗进行清理与更换,保证了过滤斗对污水的过滤效果,通过调节板和调节握把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对固定柱固定状态的调节,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固定柱的固定状态进行调节,实现了对永磁辊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发明人:徐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