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5 14:49:39

  近年来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及生活废水,地下水约占我国水资源问题的1/3,地下水在我国水资源中的意义重大。目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地下水环境,应当深刻的了解分析地下水污染的现状。

  一、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使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造成的地下水性质的改变。地下水污染对水的使用范围与地下水领域产生了负面影响。从历史上看我国地下水的水温稳定、水质清澈,具有广泛的分布,而且有稳定的供给。地下水的取水难度低,合理的使用地水下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

  二、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技术

  2.1 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修复技术简称为PRB技术,它主要使用活性炭、氧化铁、微生物与泥炭等作为反应介质,对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吸附。这种技术具有降低污染能力强和持续时间长的特征,而且不会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2.2 原位电动修复技术

  原位电动修复技术主要采用电化学动力修复,它利用电力的动力学原理对污染物进行修复,具体采用真流电压形成梯度电场,使地下水中的游离金属离子发生特定方向的迁移,从而达到集中对污染物处理的目标。

  2.3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试剂,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净化地下水体技术,原位化学氧化主要将化学药剂投入地下水,从而除去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淤二氧化氯通常以气候体的形式直接注入水体,从而氧化有机污染物,生成不致癌的三氯甲烷和挥发性的有机氯。于高锰酸钾氧化是一种固体氧化剂,具有较高的水溶性,可通过水溶液形式导入到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盂臭氧氧化以气体形式通过注射井进行污染水体,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柴油、汽油、含氯溶剂等作用。

  2.4 生物技术

  传统的物理方法处理污染物的能力有限,化学的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生化处理方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方法。它通过不同生物特性的微生物的代谢,在代谢中产生酶,从而达到对毒物等分化降解或吸附沉淀。主要的生物修复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物的原位修复技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地下水环境。该技术不仅可以消除地下水的污染物,而且有助于改善地下水循环,提高地下水水质。

  2.5 抽出处理法

  这是一种低成本且广泛使用的方法,是当前我国常见的经典地下水污染处理法,它的技术较为简单,关键在于布置井群,通过井群系统达到高效控制地下水污染流动,把受污染的水体抽出,然后在地面进行常规的污染处理。

  三、地下水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3.1 树立跨流域治理理念

  地下水治理技术应用还要形成跨区域、跨流域理念,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在地下水治理时应当采用跨流域的思维,形成全面治理地下水的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地下水污理效果。在治技术选择时应当对流域、区域的承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考虑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保护措施,从而提高技术选择针对性。

  3.2 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应当进一步完善对地下水管理的法规,加大对造成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处罚力度,把主流水污染监测技术与治理技术写入法规体系当中,出台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标准。

  3.3 加强水污染环境评价

  地下水污染治理应当遵循层级性原理,对地水污染治理的层级进行合理的划分,明确不同层级地下水的具体治理方法,提高地下水治理的综合性与系统性。按照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地下水的治理工作,充分的进行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在地下水规划布局中采用合理的方式,提高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4 新型技术发展展望

  地下水治理技术的研究进步不仅要有立法支持,形成完善的技术开发体系,建立技术推广普及标准,还要对各种技术自身进行完善,促进各种技术的蓬勃发展,如反应格栅技术还要深刻研究反应机理,提高技术的环境适应性。对多项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进行取长补短与合理运用,可以开发组合原位技术等。

  四、结论

  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难度较大,应当树立防治结合的理念,需要形成综合性的防治工作体系,围绕着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建设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物理、生态、化学等多种方法,提高治理手段的复合性。(来源:重庆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