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20-11-18 15:48:44

  一、基本原理

  水泥、粉煤灰、膨润土及外加剂联合固定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泥掺量低、固化/稳定化效果理想、能极大地降低底泥固化体重金属浸出浓度的重金属底泥固化剂。通过添加外加剂为硝酸钙、亚硝酸钠、偏铝酸钠、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三乙醇胺的全部混合物,增加了底泥固化体的抗压强度。

  二、工艺流程

  固化重金属污染底泥时,适当掺入混泥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和防水剂等),可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成本;促进水泥水化,提高固化体的强度、密实性、抗渗性,改善固化体内部结构;激发粉煤灰的活性,加速粉煤灰的水化过程。实验所用外加剂为硝酸钙、亚硝酸钠、偏铝酸钠、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三乙醇胺(质量比分别为5﹕5﹕5﹕10﹕0.5﹕0.75﹕0.25)的全部混合物。

  以水泥、粉煤灰、膨润土和外加剂添加量为影响因素,以固化体抗压强度和Cu、Cd、Pb毒性浸出浓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表L9,进行3水平4因素正交试验。试验结果确定了底泥固化稳定化最佳的物料配比,即底泥,水泥,粉煤灰,膨润土,外加剂重量比为1000:200:300:30:25。最佳配比固化试验表明,相对于正交试验中其他配比,此条件下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浸出液中的重金属浓度得到进一步降低。

1605686053.png

  三、技术优势

  (1)提出了一种水泥掺量低、固化/稳定化效果理想、能极大地降低底泥固化体重金属浸出浓度的重金属底泥固化剂;

  (2)研发了一种增加混凝土强度的新型外加剂;

  (3)优化了硝酸钙、亚硝酸钠、偏铝酸钠、硫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三乙醇胺的配比,增加了底泥固化体的抗压强度。

  四、适用范围

  内源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