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新疆是农牧业大区,乡村人口占全疆总人口的 51%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不断提速,农村地区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长期以来,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落后、污水处理机制不健全、技术支撑薄弱、监管工作滞后等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差,农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全面处理和二次利用,在管网缺乏且居民居住散乱的兵团地区地区尤为突出,这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加快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东、西部经济共同繁荣,现就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分析,对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1 新疆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及排放情况
新疆地区农村约 1 200 万人,每人每年产生约 40m3 生活污水,则每年生活污水量达到约 4. 8 × 108 m3 ,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已占全区废水排放总量的 48%。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与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大量小餐饮、自建房、小作坊等逐年增加,相应的污水配套管网不健全,存在不少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现象,大量厨房清洁剂、洗衣粉的使用和卫生洁具、洗衣机、沐浴设施引进,不仅导致用水量增加而且农村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其中 BOD、COD、N、P 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还含有伴随着人体粪便物排出的大量细菌、病毒等,这些已成为农村环境主要污染物。
1 新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2. 1 污水处理能力及运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调查发现,新疆各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兵团地区不仅污水处理能力较低且技术人员水平不高。根据中央文件的指示,要持续推进团场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力争到 2020 年新疆城镇化率要提高到 60% ,经整治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显著提高,这对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运行管理技术水平提出更大的挑战。 2. 2 能源相对紧张新疆地区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快速发展的经济使能源消耗量不断扩大,另外能源利用效率还较低,造成我区能源还相对紧张。污水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污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鼓风机占 50%~ 60% 的能耗,在高海拔地区,需要大量的氧气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而由于高海拔地区氧分压较低,曝气被广泛使用,加大了能源的消耗。
2. 3 工艺技术选择不合理
合理选择工艺是设施高效运行的前提,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前期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出水质量、管理维护要求差别巨大。不同工艺吨水运行成本一般在 0. 2 ~ 2. 0 元,若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不充分考虑各地州农村经济水平、地域自然环境条件以及运行管理水平,很容易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够正常运转,造成资源浪费。对新疆地区污水处理而言,应推广适宜、实用、维护简便、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艺技术。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1 新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用工艺及其优缺点
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地州气候差异显著,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管理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优先选择处理率高、运行成本低的污水治理技术。吕任生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人工湿地、土壤渗滤及净化沼气池的工艺综合性能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化粪池和生物稳定塘等技术。
根据上述结果结合新疆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性,参考氧化沟、人工湿地、净化沼气池、土壤渗滤、厌氧生物膜工艺技术优缺点,因地制宜的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为新疆农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图 1 各处理技术的综合性能比较结果
3. 1 氧化沟技术
氧化沟技术于上世纪 50 年代首次在荷兰投产,由于该技术污水处理率相对较高且便于操作,目前已经广泛的运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中 。氧化沟技术比活性污泥法具有明显的污水处理优势。该技术是一种首尾相连、循环流动的曝气沟渠,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全部集中在氧化沟内完成。最早的氧化沟常用作小范围内的污水处理技术无需设置初次沉淀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随着后期污水处理规模的逐渐扩大,采用延时曝气、连续进出水装置,产生的微生物污泥通过曝气被净化和稳定,处理设施达到简化。
技术优缺点: 该技术具有流程简化、操控灵便、净化程度高、耐冲击性能好、运行稳定可靠、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等优点,但该技术常遭遇污泥膨胀、上浮、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同一沟对氮、磷的处理率较低,对于 BOD 较小的污水完全没有处理能力。
改进措施: 应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准确原因
“对症下药”,通过在曝气机上游设置水下推动器,从而解决氧化沟底部由于流速较低、污泥流动较慢造成的污泥堆积问题。设置水下推动器能够使氧化沟运行更加高效、快速,能够有效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提升该技术装置的价值。
3. 2 人工湿地技术
为了保护自然湿地,也为了处理污水操作的方便,上世纪 70 年代起,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便应运而生。人工湿地系统通过人为地将污水投配到处于浸没状态且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土地上,流动的污水在耐水植物、微生物、土壤的相互作用下得到净化。在新疆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人工湿地技术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范淼发现,人工湿地在皮山县运行良好,10 年间处理的污水绿化沙漠达到 13. 33 hm2 。严弋通过实验证实,潜流型人工湿地在平西凉村运行一年,氨氮和总磷 4 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出水标准,证实寒冷、干早区推广运用人工湿地净水技术是可行的。郑松林通过研究论证,人工湿地可处置巴里坤湖区域排放的生活废水,最终做到区域生活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全部综合利用,可避免排水对巴里坤湖及湿地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优缺点: 该技术不仅节省了污水处理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但该技术负荷小,占地面积大,易堵塞且受温度和 PH 影响大,温度低的地区不宜规模化应用。
改进措施: 人工湿地的植物、基质、微生物 3 个主要组成部分均易受高寒缺氧地区的气候条件影响,导致去除有机物效率降低。若在寒冷地区使用该技术,通常需要筛选耐寒的植物和基质,另外可选用潜流型人工湿地,土壤相当于保温层,水在内部流动受温度影响小。
3. 3 净化沼气池
净化沼气池是根据化粪池和沼气池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升级的结果,沼气池根据功能需求设置了新型过滤型装置。该技术不仅适合处理高浓度的生活污水,还能够处理高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和粮食加工废水,经过处理的污水均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以上标准。净化沼气池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常用工艺,适用于没有能力修建污水处理厂的中小城镇或不在城镇污水管网以内的居民生活点。
技术优缺点: 作为一种小型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投资少、效率高、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容易管理等优点,但受温度影响大,不适合在地下水温低于5℃ 的地区使用。若想使用该技术应增加建设其他设备以达到升温的目的,该工艺适合土地资源紧张,居民集中度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
改进措施: 新疆许多地区冬季较为寒冷,低温不利于原料的发酵,该装置在新疆的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西藏地区通过在高寒条件下建设农村沼气的不断试验,探索出“温室 + 沼气池”的高效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突破了温度的限制,节省了构建其他装置的开支,并且消除用柴对生态的破坏。
3. 4 土壤渗滤技术
土壤渗滤技术在人工控制下将污水适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 - 植物 - 土壤微生物三者的协同作用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污水经过土壤的自然孔隙相当于层层过滤,通过在土壤中不断渗透,利用生态系统物质间的循环流动,逐级降解、净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可用作绿色植物的天然肥料,巧妙地将污水处理和绿化相结合,既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达到美化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在寒冷地区能够高效的处理生活污水且出水能够作为中水回用,对 TN、TP、COD 的处理技术分别达到 85% 、96% 和 86%。该技术特别适合于在缺乏污水管网系统、污水分散、寒冷且经济不发达地区使用。
技术优缺点: 该技术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不受温度限制,但该技术通常由于悬浮物截留、吸附和微生物生长容易造成土壤堵塞,氧气缺乏和出水超标的问题。
改进措施: 在使用该技术时增设沉淀设施以及确定合理的水力负荷可以缓解土壤堵塞问题。干湿交替运行和曝气预处理复氧可以缓解系统氧气缺乏问题。粉末活性炭和臭氧化预处理及硝化预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
3. 5 厌氧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通过微生物进行有机污水处理,当污水流经微生物膜时有机物被吸附,在氧气的参与下向膜内扩散,在膜内发生氧化反应,从而达到对有机物的降解。生物膜通过周期的自我更新,来维持正常运行。反应器内部具有大量微生物固定于载体,使微生物和水力停留时间造成差异,载体填料使水流强制持续流动。生物膜法克服了常见的活性污泥法中易出现的污泥膨胀和污泥上浮等问题,代替了活性污泥法用于生活污水的二级生物处理技术。
技术优缺点: 该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根据水温、水质和水量进行系统自我调整; 良好的硝化功能提高了净水质量; 产生污泥量小且能够轻松分离固液污物,具有处理效率高、抗冲击性能好、占地面积少、能耗低、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但该技术生物膜载体不仅前期投产耗资大且由于载体材料的比表面积小、反应装置空间有限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附着在载体表面的菌体数量人为可操作性差,供氧不足时容易产生厌氧。
改进措施: 为避免通风缺氧,在反应器壳体上安装曝气装置。
4 新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的建议
新疆地理环境独特,按不同地理区域划分为南疆、东疆和北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首先应结合新疆的地域特征,综合且全面的考虑各地域经济发展现状,确保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实用性,其次应合理确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处理效果,再者应体现地域农村人居环境特点,采用简单易行、注重实效方便管理的原则,分区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出最适宜的污水处理模式,为各地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4. 1 南疆和东疆地域
克州、喀什、和田统称南疆三地州,总面积占全疆面积约三分之一,总人口 670 多万。该地区大部分为高原,更为荒凉,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农牧民生活水平较低。南疆冬季严寒且漫长,夏季酷暑,年平均降水量约 53 mm,水资源短缺。东疆地区主要包括吐鲁番,鄯善,哈密等地区,该地区经济略高于南疆。该地区降水量为 9 mm ~ 130 mm,其中吐鲁番地区降水量最低,为 9. 3 mm,是新疆极度少雨地区。通过分析发现这两区域均为干旱少雨地区,且经济水平较低,因此该地区应重点考虑污水处理设施的经济成本及建设费用,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既能够正常的运行又不会对当地农牧民的生活增加经济负担,既能够大面积推广又能够改善当地的水生态环境。
结合各项污水处理工艺比较结果和南疆、东疆地区经济和地域特征发现,南疆和东疆地区应优先选择包括氧化沟、人工湿地、净化沼气池、土地渗滤技术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技术模式。
4.2 北疆地域
北疆地区包括伊犁、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等地区。北疆地势相对平坦,为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雨水充足,气候相对湿润,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农区牧业的重点地区。但受西伯利亚气流影响,北疆地区冬夏两季温差大,冬季平均气温为 - 17℃。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人均收入达到 7 000 元以上。该地区总体环境较好,考虑选择污水处理技术时应以处理性能和效率为主。经分析后发现,人工湿地、厌氧生物膜、氧化沟适合北疆地域的使用。
5 结语
新疆农村人口基数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较弱,不能与污水增长的速度相匹配。因此,加快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一直是国家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为实现全区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实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新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分区域科学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从农村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当地污水的收集排放情况以及工艺本身的优缺点,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合理、且适宜环境的可行性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使农村生活污水染防治工作能够进一步提升,改善新疆的的生态环境,为建设“大美新疆”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来源: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