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工艺提升印染废水治理成效

发布时间:2018-4-2 9:24:03

  绒类织物的主要原料为涤纶、腈纶,加工品种有散纤维、纱线、针织坯布,染整加工方式有纤维浸染、纱线喷染、坯布轧染、高温高压液流染色和织物印花,产生了大量的染色废水。随着环保排放要求的提升,绒类织物的染整加工相关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对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优化,虽然废水总量显著减少,但排污浓度却明显增高,使得废水处理的难度变得更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某绒类织物的染整加工相关企业在前道废水中每天存在6000t的印花废水,印花废水中多为芳烃和杂环化合物,其中带有有色基团以及极性基团,还混合酚类、苯胺、碱等。浓度高、色度大、水温高,水质波动大,污染物含量高,生化降解性差,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未经处理的印花废水直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将会提高混合后的COD值,会影响甚至破坏生化系统。因此,该企业采用BOC高级厌氧、深水氧化沟、混凝沉淀技术,新建了一套日处理量6000t的印染废水处理系统,探讨了新处理工然后混合液经过压滤机进行机械过滤后去除大部分析出物。通过酸析处理,印花废水COD值去除率一般在50%~60%左右。该方法工艺成熟,去除效果较好,可用于印花废水的一级处理,是目前较为常用印花废水处理方法。微电解反应是使废水浸于电解质溶液中,形成无数个微小Fe—C原电池,阳极生成Fe2+,阴极产生OH-及新生态[H]而具有较高化学活性,与染料发生氧化还原、电化学附集、物理吸附、混凝沉淀、类Fenton体系等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色度,去除部分COD,而且能提高BOD/COD值,大大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染整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对于染整废水的处理,常用工艺线路有“先物化后生化”和“先生化后物化”两种。废水中既有的大量悬浮物,有利于生化处理时活性污泥浓度的提升,使细菌载体得到有效保证,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证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先“生化”后“物化”的处理工艺可提高有机物的生化去除率,无需额外投入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了运行成本。通过后置物化单元的设计可降低物化环节的投药量,在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减少物化污泥的产生。生化处理单元采用低负荷高效厌氧技术,利用污泥回流和厌氧工艺对污泥的内消化作用,可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污泥产生量。因此,该企业选用先“生化”后“物化”的处理工艺路线,并以“生化”为主、“物化”为辅,作为处理工艺的总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