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处理技术目前主要以生化法为主,国内应用较成熟的工艺是氧化沟,也有用SBR法、接触氧化法等以及各种方法的组合。
氧化沟
氧化沟是一种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因此被称为“氧化沟”。早期氧化沟只是一单沟道的“循环曝气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BOD及进行硝化反应,现已发展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卡鲁塞尔型、奥贝尔型、二沟或三沟交替工作型,一体化氧化沟等。近年来,氧化沟技术在我国制革废水中广为应用,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确认氧化沟处理制革废水技术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编号:100),其技术成果已在国内大中型制革企业中得到推广。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杨卫华以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制革废水和印染废水对三沟式氧化沟处理效果的影响。陈学群等人研究了适于严寒地区制革废水处理的工艺,并阐明了保证严寒地区制革废水生化处理效果的措施,提出了Carrousel3000氧化沟处理制革废水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池深,散热慢,COD、BOD去除效率高,脱氮、除磷效果好,污泥不易膨胀,占地面积小,运行控制灵活等特点。吴浩汀等介绍了浙江一家大型制革厂的废水处理工艺,该厂氧化沟进水COD平均浓度在1700mg/L时,可确保处理后COD降至150mg/L左右,COD、硫化物、动植物油、色度等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2%,98.7%,99.0%和85.5%。杨建军等研究了用氧化沟工艺处理绵羊皮制革废水,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