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膜组合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发布时间:2014-5-29 10:23:44

摘要:采用混凝-膜过滤组合工艺处理鳗鲡养殖废水,实验研究了混凝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并对水体进行2种膜工艺的处理。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铁(PAFC) 是处理鳗鲡养殖废水的理想混凝剂,最佳用量为 30 mg/L;加入助凝剂壳聚糖,能有效提高混凝剂污染物去除效果,助凝剂最佳用量为 0.3 mg/L,pH 值约为 6.0;膜分离可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

在系统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6.82~7.65 mg/L,氨氮质量浓度为0.78~0.92 mg/L,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35~0.39 mg/L,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2.49~3.07 mg/L,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74~0.89 mg/L,水温为20~28℃时,混凝-膜过滤组合方法对养殖废水中5项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75.6%、61.2%、82.9%、37.5%和59.1%。但总体而言,混凝-膜组合工艺在水产养殖废水应用中处理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居世界之首,养殖废水中所包含的来源于粪便和饲料的颗粒态物、溶解态代谢废物、溶解态营养盐、抗微生物制剂和药物残留等大量被排放后致养殖水和邻近水域富营养化以及严重的水质恶化,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除控制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外,还将养殖业废水污染物纳入总量减排指标。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大批规模化水产养殖场相继建成,通过适当的净化处理,使水产养殖废水得到充分的循环环境工程学报第,卷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是一个水产养殖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世界各国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诸如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生化工艺,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挂膜时间长,能量消耗大,保留时间短,处理效果不稳定,未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由于水产养殖废水的有机物浓度低,异养菌大多为贫营养菌,使得总体代谢选择性和有效微生物比例较低,系统的单位体积处理负荷不高。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投加混凝剂的一级处理能显著提高水体中悬浮物及胶体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一级出水水质,减轻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从而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膜分离技术因具有处理效率高、工艺流程短、易自动控制的特点,可以去除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胶体、细菌等物质,其出水水质优质稳定、安全性高、生物稳定性好,可以代替臭氧、紫外消毒装置,减少氯的使用量,但其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仍有待提高。将混凝和膜过滤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能显著提高净化效果,节约处理时间,且可使出水水质获得较大的提高。

本文针对养殖废水特点,筛选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混凝和膜过滤联用对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旨在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健康的养殖水质净化模式,必将对渔业养殖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能使我国渔业养殖的发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水

详情请点击下载附件:混凝-膜组合工艺处理水产养殖废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