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2-7-18 14:02:46

摘要  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油污泥,对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危害,同时又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对其既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又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国内外主要的含油污泥 处理技术有:调质-机械脱水、生物处理、固化处理、焚烧、填埋与干化和综合利用等。介绍了各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应用进展。目前较受重视的技术是调质-机械脱水、生物处理、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调质-机械脱水可有效的分离油-水-泥,但产生的泥饼需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可以将含油污泥中的有机物彻底降解为CO2和H2O,但降解效率有待提高;固化可以大大降低有害物质的渗出率;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含油污泥  调质-机械分离  生物处理  固化  资源化

1  含油污泥的性质与危害
含油污泥成分极其复杂,主要由乳化油、水、固体悬浮物等混合组成, 其成分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污水处理工艺、污水水质、加药种类、排污方式以及管理操作水平有关。含油污泥的比阻比一般污泥大40倍,其可压缩性系数大20倍,属难过滤性污泥,又由于其颗粒细小,呈絮凝体状,含水量高,体积庞大,因此不易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我国大部分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70%~99%,油、盐成分含量较高,且含有重金属和其它有害杂质;炼油厂污泥还含有大量苯系物、酚类、芘、蒽等有毒物质。

含油污泥直接外排会占用大量土地,其含有的有毒物质会污染水、土壤和空气,恶化生态环境;直接用于回注和在污水处理系统循环时,会造成注水水质下降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恶化,对生产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同时大量石油资源被浪费。含油污泥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中的含油废物类,《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也要求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维护正常生产还是从回收能源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对含油污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具体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2  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为实现含油污泥的彻底处理和资源利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含油污泥主要处理技术有:调质-机械分离、生物处理、固化处理、焚烧、填埋与干化、回收油、调剖、生产建材、焦化法生产除油吸附剂、用于橡胶制品等。填埋与干化由于处理易产生二次污染和浪费了大量有用资源而逐渐被淘汰,目前较受重视的是调质-机械脱水、生物处理、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2.1 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
2.1.1  含油污泥调质-机械分离技术
浓缩、化学调节(即调质)、脱水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必不可少的三个环节。高含水量的含油污泥不能直接进行机械脱水操作,必须先进行调质;通过调质-机械分离,使含油污泥实现油-水-泥的三相分离。污泥脱水过程实际上是污泥的悬浮粒子群和水的相对运动,而污泥的调质则是通过一定手段调整固体粒子群的性状和排列状态,使之适合不同脱水条件的预处理操作。

调质要根据含油污泥的性质、脱水机械的性能和滤饼的后续处理方法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调节剂。研究发现,无机絮凝剂中,PAC的效果最好;有机絮凝剂中,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由于具有正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的双重作用,絮凝效果比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好。有机和无机絮凝剂都有投加量适度的问题,投加量过大会使污泥比阻升高,水分难以去除。经絮凝处理的含油污泥,加入合适的助滤剂CaO可降低污泥的比阻。(环境污染与防治)

更多内容请看附件:含油污泥处理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