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1-7-9 10:12:06

水资源的短缺和排污的环保压力,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各工业企业、市政污水厂等纷纷尝试开始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更好的保护环境,解决水问题。

对于中水回用来说,首先考虑的基础依据是回用的使用场所。

工业企业用水场合包括: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冲洗水等。

市政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绿化水、景观用水等。

这些用水水质标准一般都包含两个主要的、综合性的指标:浊度/悬浮固体(ss)、含盐量(TDS)。

使用膜法中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的过程分为两步:

1)除浊、去除悬浮颗粒:超滤膜、微滤膜,将污水处理残余的生物絮体、菌类等截留,使出水澄清,可达到回用或者进一步处理回用。用于除浊的膜技术包括:中空纤维超滤膜、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2)脱盐:反渗透膜RO或者纳滤NF,将澄清的出水进行膜脱盐,分为两股浓水(排放)和淡水(回用)。

一、为什么用膜法

使用膜处理技术,产水水质优良,满足更多、更高的用水需求;

膜技术涵盖多种功能,包括不同脱除效率的除浊、脱盐系统,应用选择较广;

高盐分时,膜法成本优于树脂法;

膜材料成本下降,技术稳定性提高,使膜法变得普遍;

二、工艺流程选择

对一般生化二沉池出水的深度处理,最常用的处理步骤就是过滤,使二沉池出水的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可以截留在滤料上面,降低出水的SS和浊度。对废水的深度处理,经常采用砂滤和活性炭过滤。砂滤作为主要用于去除SS、胶体物质,而活性炭可过滤吸附有机物、重金属类、氧化性物质。对于出水ss时有波动,为保证过滤能稳定长期运行,可对进水增设混凝沉淀等措施,以延长过滤器的反冲周期。

经过过滤出水的SS可降低为<5mg/L,绝大多数的大粒径胶体颗粒也可去除,但是对小于0.1um以下的微粒依然部分存在,对RO膜的运行依然是一个污染。因此,有必要对RO膜前进行预过滤。中空纤维膜超滤的过滤粒径为0.01um到0.2um,原则上透过中空纤维膜超滤的出水浊度为0,同时截留水中的细菌,防止后级膜的细菌污染。且系统的回收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中空纤维膜超滤对RO膜来讲,是一个良好的预处理。

反渗透RO膜对于脱盐来说是一个理想选择。标准反渗透膜的NaCl截留率为99%以上,原则上透过膜的产水只有纯净的水。对多价离子、有机物等的截留则更为彻底。反渗透系统对污水脱盐处理的脱盐率一般达95%以上,对COD、BOD去除率在85%以上,水回收率为70%~85%,产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含盐量、硬度、浊度、COD、SS等指标极低,一般可直接回用或进一步脱盐作为纯水、锅炉补给水等使用。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反渗透膜由于一般采用卷式膜结构,为保证反渗透系统的正常高效稳定运行,污水进入反渗透膜前需要采用一定的预处理,去除废水中不溶的颗粒、胶体等,以满足反渗透进水SDI<3的要求,并降低导致膜面结垢的离子浓度,微胶体等。

典型中水回用流程设计如下:

生化-UF-RO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logical Reactor 简称MBR)工艺是通过改进现有的好氧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水质来实现预处理的。MBR工艺有以下几个优点:

(1)MBR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缺点,对污泥完全截留,提高了某些难讲解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可显著降低出水的COD;

(2)通过膜截留,提高了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减少污泥的流失,可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3)由于MBR出水水质浊度极低,无须再进行处理可直接进入后续RO膜系统进行脱盐;

(4)由于出水COD非常低(预计可达到40~6mg/L),这样后续RO膜系统的浓水通常可以直接排放,不需要考虑浓水再处理问题。

MBR工艺的流程如下:

三、总结

对这些工艺技术选择、组合的主要依据是:(1)企业排放废水的水质情况;(2)处理规模;(3)回用对象也就是处理后达到的要求水质;(4)技术经济性的比较。

各个单元处理工艺是相当于一定量的不同污染物而设置,各个单元处理工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了对污染物的去除,使废水净化达到回用的目的。当然,对于回用处理并不一定都需要那么长的流程,各个单元工艺可以灵活进行组合,只要可以完成各自的工艺要求,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工艺。

四:中水回用工程案例:

三达水务针对不同的排放水质和工艺用水要求,通过组合多介质过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工艺,实现高度自动化控制,在为企业减少污水排放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用水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