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运行的条件控制

发布时间:2010-8-26 9:13:29

生物接触氧化法以其处理效率高,动力消耗少,有机负荷承受能力强,运行管理简便等特点,正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中,成为好气性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利用固着在填料(也称载体)上的生物膜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加以氧化分解,从而使污水净化。目前国内采用的填料主要是软性填料或半软性填料,供气方式一般采用填料下多孔曝气或微孔曝气。接触氧化法较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管理方便,污泥膨胀现象发生少,耐有机负荷冲击力较强,但是,远行中不等于不要管理。

根据笔者对江苏、浙江、安徽一些单位的调查,目前接触氧化法处理工业废水运行较正常的不多,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设计方面的失误,其二是缺乏管理技术。有些单位在运转中无原始记录,无监测手段;有些单位供气量是固定的,流量不调整,营养物质不分折;有些单位挂膜,脱膜情况不检查,冲气堵塞无人管,有些单位开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之一句话是不会管理,结果是水质处理效果差甚至无效果,相反地浪费能耗,挫伤积极性。因此,加强接触氧化池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使它真正发挥效能,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挂膜必须成功

填料挂膜是首要环节,如果挂膜不成功,水处理就无效果。挂膜好,微生物生长繁殖快,新陈代谢良性循环,水处理就会有效果。所谓挂膜就是使载体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体组合的粘状物,主要是由垂丝状菌胶团和较多的丝状菌组成。挂膜前必须选好菌种,一般均采用接种方法,可引进同类型水质处理的菌种。这种方法挂膜周期短,适应性强,成本低。引进的菌种一般可为池容积的1/30(菌种含水率98%),池中再加入池容积的1/4工业废水,然后注满清水或河水,以小风量先闷曝数小时,测其COD,DO,NH3桸,pH,检镜,池中COD保持在300~400Mg/1左右,NH3保持在10mg/1左右,营养不足可加入工业葡萄糖(含C量40%),尿素(含N量46.7%),使C:N:P=100:5:1左右,DO保持在3-4mg/1,根据DO的情况随时调整曝气量。但风量不宜过大,以防止挂膜困难。

一般在24小时后,可适当排掉上清液1/5左右加入工业废水,目的是降低成本,同时使微生物逐渐适应水质(每天可换水1~次),然后再闷曝,并根据测试数据补充营养,当填料上生成极薄的生物膜时,取下在显微镜下就可看到透明稀薄的菌胶团和游离细菌,还可观察到少量原生动物为豆形虫,盖纤虫等;随着营养的不断提供,生物膜不断增厚,(一般5天),这时可向池中连续小流量进工业废水 ,并做好各项数据的测试(每班不得少于两次分析),当生物膜厚度增长到300~400微米时,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并以纤毛类为主,丝状菌也大量出现,这时流量可逐渐增加到设计要求,COD的去除率达到50%左右,进入正常运转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