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生物滤池是第三代生物滤池,是真正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于一身的反应器,出水水质高、处理负荷大。 滴滤池(普通生物滤池)被称为第一代生物滤池,也是生物滤池最初的雏形,高负荷生物滤池、生物滤塔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代生物滤池,主要特征是增加了处理负荷。曝气生物滤池对生物滤池进行了全面的革新:采用人工强制曝气,代替了自然通风;采用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滤料,显著提高了生物浓度;采用生物处理与过滤处理联合方式,省去了二次沉淀池;采用反冲洗的方式,免去了堵塞的可能,同时提高了生物膜的活性;采用生物膜加生物絮体联合处理的方式,同时发挥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1)曝气生物滤池同时具有生物氧化降解和过滤的作用,因而可获得很高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一般来说,对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即可达到普通工艺三级处理的水平。对工业废水,即使在可生化性不强的情况下,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也优于一般的工艺,因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有机物不仅依赖于生物氧化,还存在显著的生物吸附和过滤作用,因为可去除粒径较大,可吸附去除一些可生化性不强的物质。由于填料本身截留及表面生物膜的生物絮凝作用,使得出水SS很底,一般不超过10mg/l,出水非常清澈透明;因不断的反冲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表现为生物膜较薄(一般为110微米左右),活性很高。高活性的生物膜不仅体现在生物氧化、降解方面,更表现为生物絮凝、吸附作用。对一些难降解的物质,可将其吸附、截留在池中,得以去除。
(2)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曝气生物滤池之后不设二次沉淀池,可省去二次沉淀池的占地和投资。曝气生物滤池占地面积仅为常规工艺的1/10—1/5。处理负荷高、停留时间短,因而池容较小,基建投资比常规工艺节省至少20-30%。
(3)运行费用低。供气能耗在所有好氧生物处理的运行费用中占了相当的比例,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氧的传输利用效率很高,曝气量小,供氧动力消耗低。氧的利用效率可达20-30%。主要原理为:
a) 因填料粒径很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被切割成小气泡,加大了气液接触面积,加强了氧气的利用率。
b)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填料的阻力,延长了停留时间,同样有利于氧气的传质。
c) 研究表明,在BIOFOR中,氧气可直接渗透入生物膜,因而加快了氧气的传质速度,减少了供氧量。
工程实践表明,曝气量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20,为氧化沟的1/6,为SBR的1/4—1/3,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运行费用。曝气生物滤池水头损失较小,剩余污泥量少且容易处理,维护量很少,这都将保证运行费用较低。
(4)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耐低温。运行经验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可在正常负荷2-3倍的短期冲击负荷下运行,而其出水水质变化很小。这一方面依赖于滤料的高比表面积,当外加有机负荷增加时,滤料表面的生物量可以快速增值;另一方面依赖于整体曝气生物滤池的缓冲能力。此外,生物曝气滤池一旦挂膜成功,可在6-10℃水温下运行,并具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5)易挂膜,启动快。曝气生物滤池在水温15℃左右,2至3周即可完成挂膜过程。在暂时不使用的情况下可关闭运行,此时滤料表面的生物膜并未死亡,而是以孢子的形式存在,一旦通水曝气,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污水水温15℃左右,停止运行半月(滤柱内排空水且不曝气),恢复运行后,三天后即完全恢复正常。这一特点使曝气生物滤池非常适合一些水量变化大地区的污水处理。在旅游地区,污水量受季节及旅游人数的变化影响非常大,在旅游淡季时,完全可以关闭部分曝气生物滤池,以减少不必要的运行费用,一旦需要,可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设计处理能力。
(6)曝气生物滤池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后期改、扩建。国内现有污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一个缺点:当新增污废水处理量时,必须对原有工艺进行较彻底的修改,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工艺都不是模块化结构。曝气生物滤池完全模块化,非常利于后期的扩建和改建,仅需并列增加滤池数即可,不影响已有的工艺运行。
(7)采用自动化控制,易于管理。曝气生物滤池可采用完全自动化控制,管理非常简单。同时由于其本身的结构并不复杂,因而也无需庞杂的自控设备,更无需大量的人员技术培训。
(8)不产生臭气、环境质量高。国内现有污水处理厂的环境质量普遍较差,臭气弥漫、苍蝇等昆虫较多,曝气生物滤池不产生臭气,采用该工艺的污水厂环境质量很高。来源:谷腾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