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微电解-高效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发布时间:2008-10-15 12:15:04

工艺流程

  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如下:原废水→格栅→调节池→厌氧池→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1→沉淀池1→接触氧化池2→沉淀池2→人工湿地→排放。铁曝气池、接触氧化池及沉淀池中产生的污泥回流进入厌氧池,进行内部消化。

主要处理构筑物

  (1)格栅。废水在进入处理系统前,应先采用格栅隔除废水中的粗大杂质,以保护处理设施不被损坏,并避免管路阻塞。

  (2)调节池。由于生产废水的排放浓度较高,组分复杂以及间歇排放的特征,废水的水质、水量波动较大,考虑到后续生物处理运行的稳定性,需对水质、水量进行调节,设立废水调节池1座,其尺寸为 12 m×16 m×5.5 m,有效容积为750 m3,水力停留时间为5 h,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地面以下,池顶覆土并进行绿化。

  (3)厌氧池(生物微电解池)。厌氧池3座,其尺寸为60 m×32 m×4 m,有效容积为6000 m3,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地下,内装生物微电解填料。生物微电解填料为铁屑。池内设置填料支架,离池底1.5 m处为支架平台,在平台上均匀放置装满铁屑的填料筐(尺寸1 m×1 m×0.5 m,用Ф3 mm×40 mm 铁丝网制作),填料总量为600 m3。在废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填料会发生一定量的耗减。运行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检修口向各填料筐内补加铁屑,以实现填料的补充或更换。预留的多个活动检修口的尺寸均为1.5 m×1.5 m,上有可打开的盖子,检修时,可打开盖子进入,补充或更换铁屑填料,一般情况下,每5~6年需更换一次填料。经调节池均质后的废水由提升泵泵入厌氧池后,在厌氧池内生物微电解填料和经充分驯化的高活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废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易于降解的有机物。

  (4)铁曝气池。1座,尺寸为65 m×15 m×4 m,有效容积为3 300 m3,水力停留时间为22 h,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地面下,内设铁屑填料。填料分为3 层,每层厚400 mm,层距300 mm,最底层距池底1 m,铁屑总量1000 m3。

  (5) 接触氧化池。2座,尺寸分别为20 m×13 m×5 m 和18 m×5 m×5 m,有效容积分别为1050 m3和360 m3, 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7 h和2.4 h,钢筋混凝土结构,均内设生物亲和性填料。该填料以中心绳、聚烯烃塑料支撑架和弹性丝条组成,丝条以支撑架为中心在水中呈均匀辐射状生长,有一定的柔韧性、刚性,网片 250 mm×200 mm,间距50 mm,填料量分别为780 m3和 270 m3。采用鼓风机和水下不锈钢穿孔管鼓风曝气,气水比为15∶1。厌氧池出水经铁曝气池和接触氧化池处理后,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绝大部分予以降解。

  (6)沉淀池。2座,尺寸均为18 m×8 m×5 m,有效容积均为600 m3,水力停留时间均为4 h,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表面负荷为1.15 m3/(m2·h)。在沉淀池中实现泥水分离,上清液排入人工湿地,沉淀污泥回流至厌氧池。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使水在生长稠密的水生(沼生)植物丛中流动,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污染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