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化学废水、含油废水处理

发布时间:2019-12-31 10:50:13

1、化学废水处理
酸碱废水处理。先将酸性废水(或碱性废水)排人中和池,然后再将碱性废水(或酸性废水)排人,搅拌中和,使pH值达到6—9后排放。
无机废水处理。无机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酸或碱、悬浮物、溶解盐等。对于酸或碱可采用中和法(中和沉淀法)处理,酸或碱的浓度过高时,应考虑回收利用。对于悬浮物或胶体,可采用沉淀、混凝等方法去除,而溶解盐的去除,主要应靠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方法。
有机废水处理。有机废水是指锅炉有机酸洗的废水,采用蒸发池进行蒸发处理。
2、含油废水处理
 
沉淀法
此法采用薄层沉淀组件的聚结装置,它是一组缝隙为20—100mm的倾斜安装的薄板或是一组小直径(一般在以50ram以内)的斜管。这种装置克服了聚结过滤器每单位体积的分离表面大的缺点,它的主要优点是当薄板间隙或管径和倾斜角度选择合理时,漂浮的和沉降的微粒能自行排走而不需任何强制清理。
这种装置的主要特点还有:体积小,制造简单,可以和任何沉淀设备一起布置,并安装在这些设备中。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絮凝床处理法
此法是基于油污水经三级隔油池后,废水中乳化油仍然较高,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因而用此法。絮凝床处理油污水的过程为:油污水进入絮凝床内与其内特殊填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油分子随之分解;分解后的油迅速与絮凝剂反应生成絮状物,经沉淀去除。上清液经过过滤器过滤后排人清水池,达到除油目的。通常的絮凝剂为碱式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和氢氧化钠。
隔油-混凝沉淀-重力分离-粗粒化分离技术
重力分离是根据油和水的密度差异,达到油水的初步分离。用此法分离出的浮油可以重复利用。为达到更高的除浮油效率,采用三级隔油池。混凝处理是利用污水中胶体颗粒具有的负电性,在污水中引入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进行电性中和,使胶体微粒脱稳,从而达到油水的分离。
粗粒化聚集分离是使含油废水通过一种填有粗粒化材料的装置,使污水中的微细油珠聚结成大颗粒,然后进行油水分离。该法适用于处理分散油和乳化油。粗粒化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亲油疏水性能,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通常用热析无纺布滤材。此装置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结构简单,不需加药,投资省等优点。缺点是填料易堵塞,因而降低了除油效率。此法处理含油废水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广,占地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高效分离池-絮凝沉淀法
该法所采用的高效分离池是一个分离池内加入同一种絮凝剂,可同时去除悬浮物和油。此分离池为斜管分离装置,可加大过水断面的湿周,减少水的紊流,有效分离废水中的絮凝沉淀物及漂浮油,使絮凝沉淀物沉入池底,漂浮油浮出水面。此种高效分离池具有一池多用的功能,其特点为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少,系统合理。
超滤法
超滤法的分离机理是筛孔分离过程,主要用于分离液相物质中的溶质,所采用的膜是高聚物超滤膜。超滤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浓缩或回收物质而没有相的变化,具有无需加热、设备简单、占地少、能耗低、操作压力低的特点口。因此,已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
粉煤灰处理法
粉煤灰除油工艺的机理是一种固-液之间等温吸附的物理过程。由于粉煤灰中有一定粒径级配的球形玻璃体颗粒及其固体成分,固体表面存在的剩余价产生的力场使其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该力一般强于液体的表面张力,故粉煤灰有吸附某些物质而降低其自身表面张力的倾向。因而粉煤灰对油的吸附比其他可溶性离子要强得多,速度也快得多。
决定粉煤灰的吸附性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的分散度产生的大比表面;2)由煤的组分、燃烧、冷却等具体条件下形成的玻璃体具有较大的物理活性;3)油粒表面同样具有表面张力,对其他物质产生吸附倾向,从而增强了与粉煤灰的吸附作用;4)粉煤灰中的活性物质可与粉煤灰溶液中存在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等胶凝产物,在油吸附中可以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利用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对油份的吸附性能,实现对含油废水的处理,达到了废物利用和以废治废的目标,但在其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高效气浮法
此法采用SPD型高效气浮装置,利用其特殊的“零速度”原理:原水从气浮池中心旋转头进入,通过配水器布水,配水器移动速度和进水的流速相同,方向相反,产生了“零速度”,这样进水不会对原水产生扰动,使得颗粒的悬浮和沉降在一种静态下进行。
秦皇岛热电厂就是利用此法,对厂内工业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的,不再向原排污口新开河排放污水,减少了对渤海湾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总之,对于电厂含油废水的乳化油,一般均采用气浮法予以去除,除油效率较高。下图为安阳电厂工业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工艺…
 

正确合理使用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是出水达标的关键,合理使用气浮法的关键在于投药量及最佳投药时的pH范围的控制。南口机务段含油废水的治理工程中采用碱式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它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投加过程中,如果投加量过少,则起不到混凝效果;如果投药量过多,絮凝效果反而会降低,甚至重新稳定。
通过在调试过程中对投药量及最佳pH范围的摸索.提出投加量在0.01%一0.02%,出水pH值控制在6.5—7.0范围内,出水效果最好,能够维持出水含油量在3—5mg/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