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原因分析
1pH值冲击
当活性污泥所处环境的
pH值<6或pH值>9时
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
或失去活性
甚至死亡
此时就会发生污泥松散和上浮现象
主要表现为:
1、活性污泥絮体被破坏、颜色变淡
2、镜检发现存在一部分奄奄一息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3、曝气池表面有稀薄的浮渣(死亡菌胶团)
4、二沉池出水跑泥严重
2盐含量增高
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2000mg/L时
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制
COD去除率会明显下降
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8000mg/L时
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
水面泛出大量泡沫
微生物相继死亡
由于氯离子含量不是进水监测的常规指标
在运行中不易察觉
当通过生物系统的某些指标做出判断时
往往伴随的就是生物系统的瘫痪
主要表现为:
1、活性污泥絮体被破坏、颜色变淡
2、镜检会发现微生物大量减少,且全部死亡
3、活性污泥混合液液面出现大量小气泡,且泛出大量泡沫
4、二沉池内悬浮物呈云浪状上浮,并陆续蔓延至全池
3油脂增多
当进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时
会影响污泥细胞质膜的稳定性和通透性
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流失
而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滞和死亡
另外,当进水含油脂量过高时
经过曝气与混合
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
使细菌缺氧后上浮
主要表现为:
1、活性污泥絮体被破坏、颜色变淡
2、镜检仍有一定量的微生物,但活性不足
3、曝气池内出现大量液面浮渣,浮渣颜色发黑且具有粘性
4、二沉池水体整体颜色发黑,出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
▼
污泥中毒应对措施
1
应对pH值冲击
pH变化不至于对微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
只是抑制了活性
因此,恢复受抑制微生物的活性
并加快残存微生物的繁殖
是恢复生物系统的关键
主要采取的措施:
1、在生物池的进口处投加废碱液,尽量恢复曝气池内混合液的pH值。
2、加大外回流量,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在生物池内连续投加营养盐(工业葡萄糖),以补充进水中的营养物质,加快微生物活性的恢复和繁殖。
2应对盐含量增高
当发现生物系统受到高盐废水的冲击后
往往伴随的就是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全部死亡
此时系统恢复起来也较为困难
由于企业排水中的氯离子含量
并不在环保部门的监测范围之内
因此阻断高盐废水的进一步流入
是恢复系统前的首要任务
主要采取的措施为:
1、加大外回流量,对来水进行稀释。
2、将本厂的脱水污泥重新投加到生物池内,作为接种污泥,对微生物进行重新培养。
3、为缩短培养时间,加快微生物的繁殖,向生物池内投加部分营养盐(工业葡萄糖)。
3应对油脂增多
当进水油脂含量过高时
经过曝气与混合
油脂会附聚在菌胶团表面
导致密度降低而上浮
且细菌处于缺氧状态
使得整个曝气池颜色发黑
液面出现大量浮渣
由于进水油脂多为乳化油
进入曝气池后越曝气
油脂对污泥颗粒的包裹越严
污泥越松散
因此如何将曝气池内的油脂尽快除掉
是系统恢复的关键
主要采取的措施为:
1、停止进水,停止曝气,对曝气池进行静沉,然后开启进水将曝气池内的上清液顶出,尽量降低曝气池内的油脂含量。
2、恢复曝气后,将溶解氧控制在相对较高水平(4mg/L)即可。
3、适当投加部分营养盐,加快污泥的增殖。
4、加大排泥量,促进新、旧污泥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