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用造纸废水中仍含有大量的无机离子,这不仅会使纸张质量下降,而且会加重造纸设备的腐蚀。本研究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硝酸银滴定法、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电絮凝处理前后废水中无机离子的类型及含量;通过XRD检测絮凝物与阴极板吸附物中无机离子的类型,探讨了相关无机离子在电絮凝处理过程中的迁移机制。结果表明:处理后废水中的Fe2+、Mn4+、Cu2+、Ca2+、Mg2+、SO42-等离子的含量大大降低且水中不含Al3+,不会出现有些研究者所担心的Al3+残留问题。
电絮凝(Electrocoagulation,EC)也称电凝聚,是指在外电源作用
下,阳极溶解产生大量的阳离子生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其对水中悬浮物及有机物进行吸附、网捕等;同时阴极上产生的氢可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还原反应;氢还可以聚集成微气泡与悬浮物接触上升到液面形成浮渣层,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1~5]。
制浆造纸过程中一般都加入大量的无机助剂,这使得常规处理回用的废水仍含有大量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会造成浆料滤水性下降、留着率降低、成纸质量下降、阴离子垃圾等问题;还可能使纸机的运行性能下降,引起造纸设备的腐蚀问题。但正是由于造纸废水中高浓度的无机盐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具有高电导率的分散体系,这恰恰为实施电絮凝处理提供了可行性。本文采用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通过分析无机离子在处理前后废水中的含量变化、极板附着物与絮凝物中无机物的种类,探讨无机离子在电絮凝处理过程中的迁移机制。
1实验部分
1.1废水性质
本研究采用的造纸废水取自陕西某造纸厂污水处理站进水口。该厂主要产品品种为生活用纸和高强瓦楞纸,主要原料为废纸、漂白针叶木浆以及漂白麦草浆。废水的CODCr值在788mg/L左右;色度在1688度左右;pH为6.9左右。
1.2实验仪器
1.3实验方法
采用500mL烧杯作为电解槽,废水量为300mL;纯铝和钛板分别为阳、阴极;极板间距20mm。电流密度12mA/cm2,电解时间分别为30min、60min、90min、120min,搅拌速率约200r/min,处理后静置待完全沉淀后,取清液、絮凝体及阴极板附着物进行分析检测。
1.4废水中相关无机离子的检测方法
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无机离子对电絮凝处理条件的影响,选择10种离子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检测方法与所用仪器见表2。
1.5极板附着物与絮凝体中无机离子的检测方法
将絮凝体、极板附着物烘干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中的无机离子类型。
2试验结论
在使用铝钛电极电絮凝处理废水中,绝大部分的无机离子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迁移,它们或在阴、阳极表面发生放电或沉积反应,或直接被絮凝体捕获、从而含量降低甚至完全被去除,从而避免废水回用过程中引起的纸张质量下降等问题,也不会出现有些研究者所担心的Al3+的残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