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平衡优化节水技术
该技术在查清火电厂的用水水平,分析火力发电厂水量分配、消耗及排放之间平衡关系的基础上,按分类回收、分质回用,梯级利用、循环利用的原则,对水平衡进行优化,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单位发电量取水量,为电厂节取水、减排水、回收废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该技术已完成数百家电厂水平衡试验项目,得到电厂的高度好评。该研究成果运用于编制电力行业标准2项,获得华能科技进步奖1项。
凝结水精处理混床布水关键技术
机组启动期间,凝结水流量经常会突然增大产生水锤,造成高速混床多孔板拧水帽式布水装置变形和损坏,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和运行周期大幅度缩短。针对此问题,西安热工院开发了专利产品:双层多孔板式布水装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周期制水量增加30%~80%,显著降低了再生次数,从而减少了酸碱耗量和废水量。
该技术已于2019年7月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26家电厂121台机组。
基于树脂图像智能识别的
凝结水精处理关键技术
西安热工院首次提出混床树脂体外分离输送过程智能监测控制方法,解决了树脂界面自动识别的难题,在树脂颜色发生变化后仍然准确识别,并且提出了在不改造分离塔的前提下改变阳阴树脂比例的新工艺,可使混床周期制水量提高30%以上,大幅度降低了酸碱用量和废水排放量,使出水水质达到国际最好水平,避免了汽轮机的腐蚀、结垢和积盐问题。
该技术已于2018年11月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国内20多家电厂40多台机组。
发电厂液态加氧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将极难溶于水的氧气在线、连续、稳定溶解于除盐水中,并革新了加氧工艺的适应范围,提高了加氧系统的控制精度,消除了传统加氧工艺的安全隐患,奠定了加氧工艺大规模安全应用的技术基础;能够有效抑制锅炉流动加速腐蚀、显著降低锅炉结垢速率、大幅提高凝结水精处理运行周期,带来可观的节能减排效益和安全效益。
该技术已于2019年5月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填补国内外加氧技术领域空白”、“国际领先技术”,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30多家电厂60多台机组。
膜法水处理系统运行故障诊断技术
该技术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先进分析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系统故障原因,并根据污堵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室动态模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快速、有效地解决膜系统存在的故障,恢复系统运行性能。
目前,已指导国内多家电厂进行膜系统更换。此外,在反渗透、超滤、EDI全膜水处理系统的应用方面首次制定了三项行业标准、一项国家标准。
二、慢速脱碳处理工艺
慢速脱碳处理工艺源自中德合作项目,主要用于处理高碳酸盐硬度、高浊度的地表水,中水以及作为循环水排污水系统的预处理系统。该工艺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混凝反应效果好、出水浊度低,其运行控制理念在同类絮凝澄清系统中具有普遍可适用性。
该研究成果获得华能科技进步奖,已在国内多家火电厂应用。
循环水高浓缩倍率控制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循环水补充水处理、循环水旁流处理、循环水药剂性能优选等技术措施的有机结合,将浓缩倍率由常规的3~5倍提高至7倍以上,安全、稳定运行的循环水控制技术,可经济化实现循环水系统深度节水减排。
近年来已指导完成数家电厂循环水高浓缩倍率控制技术方案设计,并获得华能科技进步奖1项。
循环水排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该技术采用“双碱法软化—过滤—反渗透”工艺,“石灰/氢氧化钠—碳酸钠”双碱法高效澄清池作为软化澄清处理单元,通过反应沉淀,去除钙离子、镁离子和硅酸盐等结垢性离子,以及悬浮物和胶体;再依次经过高效纤维过滤器和超滤装置进行精细化过滤,进一步去除微细颗粒物;出水进入反渗透脱盐,反渗透产水回用优先作为锅炉补给水系统水源,剩余的可作为工业水回用,反渗透浓水作为脱硫工艺补水水源。
该工艺大大节约了新鲜水的取水量,在西安热工院已经投运的循环水排污水深度处理项目中均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为电厂创造了实际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三、滨海电厂高盐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滨海电厂(指的是沿海直流冷却电厂,不是特定的一个厂,该项技术应用于华能玉环电厂)高盐废水主要为脱硫废水及精处理再生废水,西安热工院采用两级纳滤—两级反渗透—电解和加碳固氨—反渗透—氨回收—电解技术分别对脱硫废水、精处理再生废水进行处理,实现了滨海电厂高盐废水低成本、资源化回用及零排放。
该技术与蒸发结晶技术相比,投资可降低80%以上,运行成本降低90%以上。2018年6月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该技术为国内首创,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旁路烟气蒸发技术
脱硫废水旁路烟气蒸发技术采用高温烟气(350摄氏度)对高盐末端废水进行固化处置,是西安热工院在国内首次提出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末端废水固化技术。
该技术自2015年开始研发,通过小试、中试、示范工程三个阶段进行验证,并于2018年在黄台电厂建成脱硫废水旁路烟气蒸发科技示范工程。2019年5月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整体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