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降低总磷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11-29 13:17:18

  水体中磷的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而言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从而导致水体中营养元素过剩,水生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水体溶氧量、透明度下降降低、水质变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河道除磷成为亟待解决的水环境问题。

  那么,河道降低总磷的方法有哪些呢?

  河道降低总磷一般有三类方法:

  1、化学法。投撒混凝剂或吸附剂,效果是暂时的 ,且有副作用;

  2、物理方法如清挖底泥,费用较高,还可能导致水体氮磷平衡被破坏,水质更加恶化;

  3、生物方法。如在水域中投放生物菌种加以曝气增氧等措施,或者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吸收总磷,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发现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的学者们就相继采用水生植物进行污水治理研究。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多种措施中,利用水生植物的方法,以其良好的净化效果、独特的经济效益、能耗低、简单易行及有利于重建和恢复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等特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生植物技术降低河道总磷

  1、治理方式

  将生态挂膜浮床抛至水面,将水生植物种植到生态挂膜浮床里,加上纳米气泡机曝气装置,共同来帮助河道净化水体。

  2、治理原理

  纳米气泡机向河道中曝气,使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通过人工充氧的方式加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而生态挂膜浮床上的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体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以降低水体中的总磷、总氮、重金属等物质从而改善水质。

   人工湿地技术降低河道总磷

  1、治理方式

  是指人工建造排水池,在排水池上填充填料,在填料上种植水生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水通过人工建造的排水池,对水体进性净化。

  2、治理原理

  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

  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水生植物在河道降低总磷及生态修复工程的应用技术不断成熟,在水生植物应用品种日益增多、应用范围逐步扩展的趋势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是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

  目前,河道生态治理的理念是大势所趋。全国各地在河道生态治理的探索中,也有比较好的案例与探索,为生态河道建设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也为我们的误区敲响了警钟。但工程设计上依旧还有误区存在,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需不断深入研究,营造出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相处的生态河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