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淀粉厂废水处理设备工艺_汕尾淀粉厂废水处理公司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19-7-18 18:05:32

淀粉行业污水治理方案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淀粉企业目前外排的废水主要来自于玉米浸泡水、玉米输送洗涤水、蛋白粉分离废水、水泵冷却水和地面冲洗水,废水是含大量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等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如不加以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中,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玉米浸泡液COD浓度约为8—12万mg/L,属高浓度有机废水,需单独进行处理。处理方案:上三效蒸发器,浓缩回收玉米浆。其他生产废水COD浓度约为5000—6000mg/L,需进污水处理设施处...



厌氧—好氧—气浮工艺处理淀粉废水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摘 要:采用厌氧—好氧—气浮工艺处理玉米淀粉废水,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出水优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同时可回收蛋白,沼气可利用,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艺处理效果好、技术成熟可靠、运行稳定。 山东邹平淀粉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排放废水约600m3/d,对当地水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根据该厂的实际情况,采用厌氧—好氧—气浮工艺处理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废水来源及...



玉米淀粉生产废水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一、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时,会产生大量含高浓度的有机化合物及悬浮物的废水。玉米淀粉生产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有机污染物含有淀粉(多聚核糖)、蛋白及其降解中间体等。二、玉米淀粉废水主要来源于浸泡、胚芽分离、纤维洗涤和脱水等工序。玉米淀粉生产不受季节影响,可全年生产。工艺用水量较大,一般为5-13m3废水/t玉米,因此玉米淀粉生产主要表现为耗水量大和淀粉的提取率低的特点,造成我国的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产生的废...



IC+A/B工艺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摘要:以某淀粉生产企业废水处理为例,介绍了IC+A/B工艺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的工程设计,该工程设计规模为2500m3/d,进水COD为10000mg/L,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技术不但能够保证出水水质,而且高效低耗,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关键词:IC+A/B工艺; 淀粉废水;  颗粒污泥; 工程调试山东省潍坊市某淀粉企业是以玉米为...



淀粉废水处理工艺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淀粉废水是以玉米、马铃薯、小麦、大米等农产品为原料生产淀粉或淀粉深加工产品(淀粉糖、葡萄糖、淀粉衍生物等)的工业产生的废水,一般都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是造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本文将详细分析淀粉废水的污水处理工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主要处理工艺选择  近日,环保部新发布了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43-2014)。此标准以我国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规定了以玉米...



改性淀粉基絮凝剂—废水脱色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淀粉是一种经济型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其中阳离子型改性淀粉絮凝剂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极高的稳定性和较为优异的絮凝性,常用于印染 废水的处理。玉米淀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制备原料。张倩倩等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在不添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在异丙醇中制备了一种阳离子玉米淀粉絮凝剂。作者研究发现,当玉米淀粉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用量分别为2.0g和12.0...



变性淀粉处理工业废水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工业水处理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技术主要有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等和各种方法的集成组合.大都少不了用到化学方法即投加药剂,因为它是一种处理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少,处理速度快。处理成本相对较低的成熟方法。而改性淀粉水处理剂作为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改性而得的水处理剂,它对环境无毒无害,且其处理残渣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着广阔的应...



AO工艺处理淀粉污水效能及微生物群落解析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废水排放量也日益激增,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已不容忽视。特别是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超标排放,极易造成自然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水华和赤潮现象。生化处理是现今应用最广、最经济的污水处理方式,常见工艺包括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AO,A2/O和MBR等。活性污泥内部微生物在代谢分解污染物时,一方面将污染物中的碳氮物质用于自身生长,另一方面,与其他生物共同组成较为稳定的微生态系统...



淀粉衍生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工艺适用区域:广东-汕尾
近年来,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链官能团多的结构特点, 在市场占绝对优势。但随着石油产品价格不断上涨, 其使用成本也相应增加, 并且合成类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残留单体的毒性, 也限制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美、英、日和印度等国结合本国天然高分子资源, 开展了化学改性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制工作。经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与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