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2014年全市环保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6-20 15:38:00
2014年是“十二五”的攻坚之年,是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加速提升环境质量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年。
全市环保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狠抓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固体废物管理,坚持污染整治与转型升级互动,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强化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全市环保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按照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初步确定的总量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分别削减2.5%,氮氧化物削减4%。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劣五类水体减少30%以上,四类水体增加10%以上,确保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年度考核全部合格,良好县(市、区)有所增加;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改善率达到2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69%以上,PM2.5指标年度考核合格。完成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年度任务。确保全市环境安全稳定。
一、突出重点抓水污染治理
坚持“五水共治、治污为先”的工作思路,以实施“139”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三整治两转型两覆盖”,即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抓好工业转型、农业转型,推进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基本覆盖,至今年年底基本消灭垃圾河,有效改善臭河、黑河水质的目标要求,打响新一轮治水攻坚战,突出抓好污染源治理。一是推进整治提升,确保达标排放。严格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发〔2013〕36号),依法实施相关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继续推进印染、制革行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全面加强对排污企业特别是重污染行业、各县(市、区)污水公司泵站的执法监管,以严格执法促整治提升和达标排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进截污纳管,减少涉水污染源排放。在污水收集管网覆盖范围内实现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的基础上,采取委托第三方处理入网或自行处理达标后转运入网的方式加快推进管网未覆盖范围内企业的整治;严格按要求督促做好排污口封堵工作;加快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入网和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着力提升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三是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力度,协调落实环保部“中日合作小城镇氨氮总量减排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深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助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指导督促各地严格实施禁限养区规定,有序推进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环评审批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在禁养区内从事养殖、未依法进行环评、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建设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正常运行、污染治理未达到总量和排放标准要求等环境违法行为。四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深化规范饮用水水源地创建,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执法和整治,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一切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确保水源安全。
二、统筹兼顾抓大气污染治理
一是深化工业企业废气治理。着重做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整治。在全面完成热电企业燃煤锅炉脱硫脱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到2014年7月1日,所有火电(热电)机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的浓度限值;重点推进化工、制革、印染、表面涂装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VOCs排放清单。二是全面整治小锅炉,解决分散型燃煤污染,严格按照《嘉兴市小锅炉整治工作方案》(嘉政办发〔2013〕152号)的要求对全市范围内10蒸吨/时及以下燃用煤(含水煤浆)、重油、可燃废物和直接燃用生物质燃料等高污染燃料的工业和生活锅炉实施大力整治,完成整治任务的80%。三是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加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强化责任落实黄标车淘汰年度任务,严格实施黄标车及无标车限行措施。四是加大建筑扬尘综合整治,拓展“绿色工地”创建活动,大力推广防止扬尘污染的各项措施。五是会同农业部门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开拓秸秆利用的新途径。六是加强联合执法,合力整治露天烧烤(小吃摊)。
三、强化手段抓固体废物治理
一是指导督促各地按要求限期完成固体废物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处置设施与处置需求相衔接。二是全面开展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工作。借助现代物联网手段,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从产生、贮存、转运到处置的全过程监控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和污泥的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危险废物监管水平。三是部门联动开展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联合市经信、工商、国土等九部门,通过取缔非法、规范合法、淘汰落后和控制新建等方式,深入开展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的整治;坚决杜绝外地淘汰的废塑料加工企业流入本市。四是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因危险废物处置不当、随意倾倒等行为对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造成影响。
四、一以贯之抓污染物减排
一是加强环境资源配置量化管理。创新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制定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年度利用计划管理办法,建立总量基本账户制度,以减量定增量,盘活企业存量指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环境要素保障。严格排污许可证管理,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面实施企业刷卡排污总量控制和产业转型升级排污总量控制激励制度,促进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二是狠抓重点项目推进。坚持减排任务项目化,以项目落实确保减排任务完成。全面完成火电、热电、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加快推动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探索减排项目监管模式,建立重点减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第三方专业机构专业化管理。三是强化措施保障。健全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在原有四项指标削减率考核的基础上,将关系全市今明两年减排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入网水质达标率、纺织造纸行业达标排放等工作列入年度减排计划和考核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深化预警、通报、约谈、限批、“一票否决”等问责机制,确保完成减排硬任务。
五、重拳出击抓重污染行业整治
继续严格按照“五个一律”要求推进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确保制革、印染、造纸、化工、涉汞等行业企业按时完成整治提升验收。一是对原地整治提升的造纸、印染和化工企业逾期未通过验收的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或关闭,必要时采取断水断电等措施,确保停产到位。二是对逾期未能完成搬迁入园的制革、造纸和印染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产,在完成搬迁入园并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三是要确保整治进度和整治质量,对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整治任务或弄虚作假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并在年度生态市建设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对整治进度迟缓的地区,采取约谈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挂牌督办等措施,对受到约谈和督办的地区在年度生态市建设考核中予以扣分。
六、坚持“三铁”抓执法监管
一是以各类专项执法工作为载体,坚持“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不动摇,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坚持“露头就打”,积极会同公安部门严格执行“两高”司法解释,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以严格执法促进污染整治,以严格执法提升环境质量,以严格执法助推转型升级。二是加强对敏感区域、特殊时段的环境执法,大力开展饮用水源保护、雾霾天气、春季灌溉、中高考期间噪声等民生领域环保专项执法,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的执法检查力度。三是严格环境风险防范,紧绷环境安全之弦,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加强辐射环境管理,确保电离辐射安全,电磁环境稳定达标,加强辐射监管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和相关部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跨界环境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七、综合协调抓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生态办平台作用。把“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总体目标与实际工作落实结合起来,按照“五水共治”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水环境整治”、“大气污染整治”、“三改一拆”、“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等重点工作,强化差别化、个性化考核,严格落实计划制定、任务分解、督查指导等基础工作,打好环境综合整治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组合拳”。二是深入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完成《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规划构建“1区1带38廊16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和6大生态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生态环境功能规划体系建设,以规划先行引领嘉兴朝着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目标迈进。三是深入开展生态示范与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按照“五水共治”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市级生态村创建管理办法,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考核力度。探索深化生态示范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机制,加大生态创建复查力度,建立富有嘉兴特色的生态示范创建退出机制。加快推进省级以上生态镇(街道)创建步伐,力争三年内全市实现省级以上生态镇(街道)全覆盖。年内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个,国家级生态镇(街道)2个,省级生态镇(街道)1个;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1个、国家级生态镇(街道)3个,省级绿色学校10所,市级生态村30个,市级绿色社区10个。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具有最广泛基础的公众参与机制,做优“美丽嘉兴•生态家园”的宣传品牌;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为载体,深入开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防治水污染等系列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生态文明,重在践行”的良好风尚;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教育,依托生态文明培训班、各级党校等学习教育载体,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八、敢于争先抓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进一步理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续工作。2013年,市环保局按照“市、县(市、区)同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实施了总量控制下的全面放权,将所有16项行政许可和9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放权给各县(市、区)环保局。下一步,将做好对县(市、区)行政许可事项,特别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管理工作的业务培训与指导、监督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与成效等工作,力争创出审批权限下放后,市级部门督查监管服务的新模式。二是着力探索创新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加强环境资源配置量化管理;进一步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经济政策,注重发挥绿色经济政策的组合效应。三是大力推进环保服务业发展。推进环境监测工作市场化,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监管机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环保服务业。四是探索生态环境监管新模式。强化使用资源有偿、破坏环境赔偿、保护生态补偿的导向,建立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
九、软硬并重抓能力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生活污水入网和集中治理,完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断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广先进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督促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在现有的无害化处理池基础上,推进工业化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各地于2014年6月底之前完成建设任务;督促各县(市)积极投资建设污泥规范化处置工程,2014年底前各建成一个污泥处置项目。二是加强环保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围绕环境治理难点和新型环境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调查监测,开展PM2.5源解析的监测和预警研究,为科学治水和大气复合污染监管提供科学对策;全面抓好自动监测工作,完成嘉兴市本级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二期、全市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到2014年6月,在每个重点区域均建成大气特征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站,并将监测数据向社会公布;加强与气象部门联动,形成快速有效的大气污染预警预报机制;实施“智慧环保”建设,推进环境信息资源整合,提高环境管理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强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狠抓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梳理岗位廉政风险点,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和防控机制,做到拒腐防变警钟长鸣;持续强化干部职工业务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学习制度,进一步研究拓展环保系统理论学习的好形式、好方法,着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着力打造一支具备综合业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环保队伍。(嘉兴市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