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区“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2-4-23 10:45:41

《衢江区“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是衢江区“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对规划期内全区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是编制和实施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以及制定重大项目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稳健,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最大、数量最多、成效最明显的时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年均增长20.5%。实施重点建设项目279个,完成投资94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5%。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项目132个。其中2006年实施项目37个,当年完成投资11.41亿元;2007年实施项目50个,完成投资12.46亿元;2008年实施项目52个,完成投资16.31亿元;2009年实施项目59个,完成投资21.57亿元;2010年实施项目81个,完成投资32.54亿元。

——工业投入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区牢固树立产业集群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高档特种纸、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基本形成“3+新”产业发展体系。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开发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2亿元,提升了园区建设品位,拓展了园区集聚功能。全区工业累计投入达118亿元,其中重点工业项目投入超50亿元。夏王纸业、仙鹤装饰纸、五洲特种纸、娃哈哈、诚远机械、巨鑫机械、志高机械、瑞光真空、福瑞科流控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民德纸业、晶鑫特种纸、逸达电工器材、都邦药业、鼎极电机、宁新实业等一批“五好”项目落户开发区,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区“三区一体”约30平方公里框架全面拉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口集聚能力持续增强。审判、检察、公安、环保、国土、规划等一批部门业务用房投入使用。南苑御景湾、鑫业晶典、府东苑、和谐家园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建成;君悦东方、铂金府邸、东城华庭及一批“工改商”项目快速推进。振兴中路、樟潭路、东迹大道、宾港大道的改造,新区道路绿化、亮化、洁化工程的实施,完善了新区市政公用设施。天翔农贸市场、浙汇农城、灯具装饰商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4S店集群等项目的建设,强化了城市功能配套。

——交通网络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1亿元。实施23省道峡川至320国道段改建工程、百灵北路公铁立交工程、樟大公路工程、23省道上方和莲花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大洲镇过境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共计47.3公里,区域干线公路南北交通实现大贯通。通村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达到100%。已形成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以杭金衢高速公路、320国道、46省道和23省道为主干线,贯穿全区东西南北、县乡公路紧密相接、通村公路不留盲区”的便捷公路交通网络。

——新农村建设惠及百姓。“十一五”期间,致力民生改善,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庄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累计完成村庄整治202个,创建省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2个,农村康庄工程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通村公路68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安保设施156公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0%,建成户用沼气7660户,改造农村危旧房3662户。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明显,建成标准农田10万多亩,完成低丘缓坡(低次园地)开发2.8万亩,建设用地整理(复垦)5400亩。完成“千库保安”工程28座、干堤加固35.5公里、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218公里。农民饮用水工程惠及17.89万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进展迅速,建成浙江宝岛休闲农业观光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完成万亩无公害柑桔精品园区建设。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社会民生事业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积极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衢州三中迁建、区实验小学、东港学校新建工程相继完成,区第一小学扩建廿里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按时完工。中小学食宿校舍改造、校安工程顺利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建成区疾控中心大楼,整合卫生资源,完成莲花、杜泽、周家等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启动区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工程。区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公园相继建成,群众业余生活。

——项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项目工作载体,开展“项目推进攻关月”、“项目推进年”、“项目谋划月”、“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百日攻坚等系列活动,加快难题破解,加速项目实施。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协调办公、挂图作战、督查通报、专项考核等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衢江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衢江区政府投资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从机制上保障项目实施。

(二)“十二五”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的有利因素。

“十二五”时期重点项目建设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宏观环境,但发展机遇与客观挑战并存。从国际看,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为我区发挥环境、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吸纳高端产业和要素,推进结构调整提供新机遇。从国内看,内生型发展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扩大内需将成为常态化政策取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需求增大,将扩大我区投资增长空间。从全省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三大产业带”规划对浙江省的经济区域进行了合理布局,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主攻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为我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从区情看,“市区一家、共建共享”理念已深入人心,“衢州东区、工业基地、物流中心、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将为我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极。主动融入市区发展大局、加快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全方位对接,有利于我区全面实现“谷底突围、洼地崛起”。

(三)“十二五” 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增加规划执行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增长放缓,围绕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加剧,贸易、汇率、气候等问题都将影响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格局;为解决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控信贷规模、扼过剩行业、压投资反弹、严土地供应等政策从紧趋向明显,对我区拟规划建设的各类投资项目顺利建设必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空间平台拓展和项目落地制约因素加大。“十二五”期间,开发区10平方公里拓展和产业集聚区规划虽已为我区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但要把空间变成能够吸纳产业集聚的平台,还需要足够的土地、资金和环境容量等要素支撑。土地指标增减挂钩、节能减排刚性力度加大、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收缩银行信贷规模等系列政策措施,都将成为制约我区“十二五”期间项目正常落地的重要因素。

——项目前期推进存在现实薄弱环节。项目前期深度不够,咨询研究不充分;规划系统性、协调性不强,储备项目选址难;重大项目实施风险因素加大;项目决策轻要素现象较普遍,部门沟通配合机制有待完善。这些问题都需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以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 “工业立区、商贸兴区、生态建区、特色强区”四大战略,有序推进“三大百亿”投资和“九大工程”建设,为打造“五个衢江”,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三大百亿”投资(百亿基础网络、百亿惠民安康、百亿产业提升)和“九大建设工程”(综合交通网络工程、能源保障网络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工程、“三农”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社会事业保障工程、产业集聚平台工程、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现代服务业工程),力争重大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9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70%。

(三)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1.选择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先导,体现以规划带项目的要求。重点选择列入国家、省、市、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各行业、领域专项规划的项目。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体现地位作用重大的要求。重点选择对全区重大战略实施具有明显带动和促进作用、在所处领域和行业发展中地位重要且投资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等。

 三是坚持优化结构,体现提升结构效益的要求。重点选择有利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项目,包括技术创新平台项目、产业发展平台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和低碳经济项目等。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重点选择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项目,包括节能减排类、资源综合利用类、生态建设类、环境保护类项目等。

 五是坚持前期到位,体现建设条件具备的要求。根据资源要素保障强度、政策支持力度和前期工作深度,重点选择有利于抓紧启动实施的项目,把握好建设时机和次序,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2.总体安排。

规划期内,安排“三个百亿”“九大工程”项目193项(包括实施、争取实施和预备探讨),规划总投资700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309亿元。

——实施类: 138项,总投资355亿元,“十二五”计划投资272亿元。其中百亿基础网络26项,总投资88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55亿元;百亿惠民安康48项,总投资133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114亿元;百亿产业提升64项,总投资135亿元,“十二五”计划完成103亿元。

——争取实施类:30项,总投资86亿元,争取通过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投资37亿元。

——预备探讨类:25项,总投资259亿元。

3.九大工程。

(1)综合交通网络工程。

构建两条横向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我区与全省公路网乃至全国公路网对接,提升我区公路网层次。重点完成杭新景高速公路(衢江段)建设,做好杭金衢高速公路衢州段拓宽工程(衢江段)的前期工作。

进一步完善全区公路网布局,围绕建成“三纵五横”国省道公路网格局,规划和有序建设国省道区域干线公路网。重点开工建设46省道龙游至衢州段改建工程(衢江段)、21省道至17省道公路改建工程(衢江段),争取实施23省道衢江区峡川延伸至大洲段公路工程。

全面实施农村公路畅达工程,加快城乡干线公路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大力改善城乡公路通行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实施农村公路联网工程、上方至淳安公路工程、全旺至野鸭垄公路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大洲至上山溪公路改建工程、石呈线淤里至天脊龙门段公路改建工程、云十线(西山下)延伸至万田公路工程。

加快站场建设,构筑以衢江区为中心,广泛辐射周边地区的快速公路客运服务网络,争取建成衢州汽车客运东站。

(2)能源保障网络工程。

积极推动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稳定高效的能源网络,认真实施节能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推进东港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建设项目、沈家油库异地迁建、业胜金属余热发电等项目建设,建成区电力生产基地,规划实施110KV、220KV输变电工程。

(3)水利基础设施工程。

健全水资源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加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抓好衢江区樟潭防洪工程、衢江干堤加固工程(安仁堤、欧塘堤、后溪堤)、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衢江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项目实施,争取实施衢江区溪滩防洪堤加固工程。

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以实施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试点县为重点,继续有序推进衢江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衢江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高效节水工程和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加快实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

(4)“三农”工程。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园区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继续推进低丘缓坡(次低园地)开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衢江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玫瑰产业化示范基地(玫瑰精油提炼项目)、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争取启动农业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5)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提升建成区,完善新区城市功能。继续实施霞飞路以西建成区块污(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塔底片区道路及管线工程、百灵北路以东区块道路与管线工程、方杨撤渡建桥工程,规划实施霞飞路以西信安大道以北区块道路与管线工程。

加快中心镇建设,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提升中心镇承接城市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节点功能,着力实施廿里镇中心镇、高家中心镇和南部旅游中心镇培育工程。

加快新城区房地产开发,积极推进一批“工改商”房地产项目。继续实施君悦东方、黄岩堰小区、铂金府邸项目,完成赢湖玫瑰园、铭豪庄园、长河绿江南、美丽东城等一批项目,按照现代城市社区理念,建成现代生态宜居社区。

(6)民生事业保障工程。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教育“三百工程”重点实施区第一初中、衢州国际学校、区第二小学、区实验中学扩建等工程,着力提升新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稳步推进卫生和体育事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提升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如期建成区人民医院异地扩建工程、区妇保院、区公共体育馆项目等。

加快康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成上方立模新村(大埂洲小区)、城中村改造安置小区(缪家地块、沈家地块、新屋里小区、樟潭路西侧地块)等项目,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7)产业集聚平台工程。

实施平台拓展战略,提升平台项目承载力,加快衢江经济开发区拓展区启动区块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廿里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项目、莲花来料加工园建设,廿里工业功能区平台拓展等项目。

(8)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进一步壮大高档特种纸产业,推动产业纵向延伸和高端拓展。重点发展高档装饰原纸、高档工业技术配套用特种纸、高档农业技术领域配套用特种纸和高档文化生活用特种纸等产品,抓好浙江民德纸业有限公司、浙江晶鑫纸业有限公司、浙江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浙江夏王纸业有限公司、衢州市东大特种纸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规划新建5条医用纸等高档特种纸生产线、6条皮离革型纸等纸制品深加工生产线。

积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继续做大做强矿山工程掘进设备、空气动力设备、节能环保设备、成套智能设备等行业,建成逸达电工器材、开山控股空压机配件、宁新实业、神舟不锈钢、九邦电动工具等项目,争取实施年产13000台高精密冲床项目。

进一步提升区域传统产业特色,以钙产品、竹制品、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和轻工服装等为重点,以“新、特、优”为产业主攻方向,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争取实施年产50万吨轻质碳酸钙、浙西模具城项目。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冰尔新型制冷剂、东宇电子二期、浦罗米斯照明、澎安宇新型材料、衢州莱芙娜美甲用品等项目建设。

(9)现代服务业工程。

实施“商贸兴区”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优化发展环境,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抓好汽车4S店集群、中央商务区(A-1、B地块)、衢州市电子商务园、衢州市农产品物流中心、衢江区汽车一站式服务、二手车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银湖疗养(养老)山庄、黄金海岸休闲养生度假区、莲花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区和“江心岛”商住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实施新区滨江餐饮娱乐特色街、超市宾馆、商务大厦等项目,争取布点国际汽配城、汽车配件、建材、衢北建筑装饰材料等专业市场。

三、保障措施

(一)重视前期。

一是要加强领导。“十二五”时期,投资仍然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保增长的首要任务,是调结构的重要途径,是重民生的有力支撑。为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亲自协调解决项目问题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加强规划。重视投资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之间的衔接,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做好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形成重大建设项目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项目涉及的各级、各部门的协作,做好政策处理、项目报批等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项目主管部门要做好对口衔接,进行全程跟踪。

(二)强化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区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事业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衢江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对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机制,使有限资源向重大项目建设倾斜。土地方面:按照“统筹安排、集约用地、确保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继续推进建设用地复垦,科学有序开发低丘缓坡,以增加耕地资源,解决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积极争取省重点项目,戴帽落实土地指标。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提高“双控”指标。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力度,促进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资金方面:合理配置政府财政性建设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性资金要加强与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保证重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同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重要领域建设,为民间资本参与全区重大项目建设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监管。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衢江区重点建设项目全程监督暂行办法》、《衢江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完善《衢江区政府投资项目与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要在完善计划管理、咨询评估、概算控制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项目招投标、设计变更、投资绩效评价、决策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实现全过程监管目标。完善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考核和稽察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稽察,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发挥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衢江区人民政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