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宏伟目标,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1.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提出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遵义市全面做好“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筹集上万亿元资金投入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必将带动新一轮环保投资的热潮。
2.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其后的地方机构改革中,环境保护部门也都作为地方政府的独立组成部门而予以保留或加强,这使环境保护部门的话语权和政策协调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3.世界金融危机给调整产业结构带来了良好机遇。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立了保持总量基础上“上大压小、压落后上先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思想。在有利的产业政策背景下,只要继续发挥环评等环保门槛作用,经济危机也可能成为地方环境和经济战略转型的机遇。
4. “十一•五”期间的相关制度建设为“十二•五”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手段。国家将节能减排指标被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尤其是依法建立起的区域限批的政策协调手段,较好地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些正在制度化的硬手段,使环境保护成为继土地、信贷两道“闸门”后实施宏观调控的新增门槛。
5.遵义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一建双创”工作总目标,着力打造“六大环境”,并超前提出创建生态市的战略规划,为遵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遵义市环境保护局 遵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详情请下载附件:遵义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