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年,全省农村环境保护要以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深化“以奖促治”政策为主线,以深入推进生态细胞建设为载体,以小流域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强化目标考核,加强协调联动,夯实工作基础,加强规划指导,推广实用技术,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农村污染源减排,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有效遏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促进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
一、深入推进农村重点污染源治理
继续抓好以饮用水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把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推行“一划定、二取缔、三整治”的工作,对还没有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地方,要加快划定工作,对划定了保护区的地方,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监管,要继续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二是要加快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搬迁和整治工作,对2010年开展的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估中超标的106个水源地进行整治,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继续抓好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污染物减排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治理力度,对5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或养殖小区污染企业实施挂牌整治;二是要对全省的养殖小区的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清理,并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养殖小区实施挂牌治理。在挂牌的养殖小区内着重解决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提倡种养平衡,实现畜禽养殖的粪污循环综合利用,进一步做好示范工作;三是按照环保部统一安排,通过实地调查、监测验证、和试验校正的方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减排试点工作。
综合治理小流域及湖库环境污染。按照环保部“十二五”污防思路“工业全防全控、大气联防联控、农村连片治理、江河休养生息”的要求,有效推动我省小流域及湖库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开展3个重点湖库污染状况调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为进一步实施湖库环境管理目标考核打下基础;二是开展5个出川断面上游区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促进出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三是开展思蒙河、濑溪河小流域面源污染评估与综合治理示范及监控示范试点工作,加强规划指导,综合应用现代技术做好现状调研,做好综合治理方案,将小流域点源、非点源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以项目带动,机制创新,突显成效,形成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十二五”期间,加强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在土壤污调基础上要开展的工作:一是开展四川省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调研和试点工作。分析四川省不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特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试点地区四川省土壤环境功能区划分;二是编制《四川省“十二五”土壤污染防治规划》。针对不同污染土壤类型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规划方案,指导和推进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典型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在重点地区进一步开展区域土壤污染的加密调查,并根据污染状况,开展结合本地实际的风险评估工作;四是开展污染土壤治理和生态修复试点示范,探索适合四川实际的污染土壤(场地)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模式。
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把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推向纵深方面发展,突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是促进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启动全省“农村环境清洁行动”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立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和机制;二是加大力度,创新机制,要在新农村的50个示范片和10个整县推进建设中,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基本任务,把场镇和新村的污水和垃圾治理以及环保机制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绩效考核;,三是制定“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宣传”三下乡行动方案,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保工作常态化。
二、进一步深入推进“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开展农村连片治理工作
一是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突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2011年“以奖促治”项目申报中,突出以农村污染源为主的小流域环境问题的解决为重点,重点推出以村庄连片治理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将村庄的污染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流域水生态系统恢复结合起来,形成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以此推动全省全流域的综合治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实施项目管理。加强2010年“以奖促治”实施项目管理,确保按时完成项目建设,并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探索创新,建立集农村污染防治体系、机制、政策、技术为一体的典型示范,并通过“以奖促治”建立并推广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支撑体系;三是开展2008—2009年度中央农村环保“以奖促治”“以奖代补”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工作。建立“以奖促治”绩效考核制度,为我省实施“以奖促治”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推进环境监管向农村延伸。以实施“以奖促治”示范项目为契机,开展整治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农业污染专项督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评价,定期公布整治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暨“以奖促治”工作培训,宣传推广相关政策、典型经验和模式。
三、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细胞建设工作
一是创建一批生态细胞工程。完成50个省级生态乡(镇),200个生态村,2000个生态家园创建工作。推荐、命名一批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二是进一步总结规范工作机制,推广创建经验。要通过广泛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建设,推动农村庭院“两池六改”和“三清一绿”,推行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推行农村污水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处理模式,促进农村环境面貌逐步好转;三是深入开展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工作。研究出台《四川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管理办法》,并积极向环保部申报一批具有示范和亮点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对农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提出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开发强度,在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时,配套跟进农业产业环境保护影响评价工作。
四、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工作
2010年,环保部已先后在宁夏、辽宁等省、市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十二五”此项工作将全面在全国铺开,为此,我们需做好相应工作。一是开展评估自查工作。以国家对试点省的考核目标为依据,对2010年全省农村环境保护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评估,研究我省在实施目标责任制后的形势与态势,开展农村环境保护绩效评估;二是探索建立统计、监管、考核机制、办法。以国家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为蓝本,明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目标、任务和责任,积极探索建立我省环境综合整治的考核指标、机制以及统计监管等技术支撑;三是层层签订“十二五”农村环保目标责任书。在国家与我省签订目标责任书后,我省将与各市(州)人民政府,市(州)政府将与县(区)政府、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十二五”农村环保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地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有效的推进我省“十二五”农村环保工作。
2011年农村环保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各级环保部门要围绕“强民生、重治理、促创建、施项目、抓宣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推动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四川环保网)